首頁 上頁 訂閱新台灣 設為首頁

第589期雜誌
近期內容
RSS 更多>>
全文搜尋
熱門文章
馬尊李為選票 泛綠放大鏡檢驗
徐子樵
第589期
2007/7/5
馬的尊李基調,既是建立在扁李不合之上,而非對李個人的肯定,最大的迷思便是未能區分扁李不和,不等同於泛綠選票分裂,他愈是表現尊李,泛綠選民愈會檢驗他的本土意識。
 

 

馬英九解讀蕭萬長拜會李登輝,代表李登輝支持馬蕭配,這句話乍聽好像有道理,稍一分析就漏洞百出。國民黨內與李交情最好的非王金平莫屬,如果馬要拉本土票,該找的中間人是王,卻是捨王就蕭,本末倒置的結果,既無助於彌縫馬王兩陣營的裂痕,「尊李」也可能惹來深藍不滿情緒,對大選並無加分作用。

肖想泛綠票批李變尊李

王、蕭兩人都被視為國民黨內本土派的代表,也都與李登輝關係密切,政黨輪替後,王、蕭都沒有隨李出走,二○○一年蕭婉拒接任台聯黨主席,二○○二年立法院長改選時,王擺了李登輝一道,讓李登輝感慨萬千,但李對他們兩人的觀感卻有親疏之別,主要來自於王、蕭兩人的後續作為,王雖難以擺脫國民黨束縛,但也盡可能運用立法院長的影響力,除了讓國民黨不至於過度向中國傾斜,也在藍綠對抗中發揮一定程度的潤滑作用,蕭在遭國民黨排擠後,醉心於兩岸自由市場,視中國為台灣經濟的唯一出路,認為只要做好兩岸經貿,就能解決台灣經濟問題與政治僵局。

王、蕭兩人,一個留在黨內支撐本土意識;一個自我放逐,轉進中國,本土影響力逐漸減弱。因此,如果說李對王若還存有期待之心,對蕭則是多了一分恨鐵不成鋼的感嘆,如今微笑老蕭重出政壇,合作的對象是認同中國的馬英九,加上他的中國式經濟論調,等於是更背離了李登輝的台灣人當總統的本土政權理念下,李蕭會如何能談得上具有李登輝支持馬蕭配的意味?

蕭萬長在馬蕭配宣布當天晚上選擇拜會李登輝,而沒有去看榮譽黨主席連戰,顯然是馬、蕭兩人共同討論出來的,藉由拜會李蕭會,營造李認同蕭的兩岸共同市場主張,以及將過去以來的國民黨「批李」路線調整為「尊李」。前者是間接意念李也認同馬的在一個中國原則開放兩岸經貿交流主張;後者重點在於鞏固黨內本土派,進而沖淡外界普遍認為李登輝挺謝長廷的認知,從而期望吸收泛綠本土選票,也就說這是一石二鳥之計,沒想到第一個站出來揭穿的,不是別人,正是李登輝本人,他除了表示支持台灣人當總統的本土政權主張外,還進一步要求馬英九拿出證據來證明他是台灣人。

尊李是假性怕得罪深藍 

馬英九主觀上認為,一九九四年他已受益於李登輝的「新台灣人」而打敗陳水扁當上台北市長,造就了今天的政治光環,十三年後,找了過去李登輝提拔的蕭萬長,以為即可再重施故技,完成他的總統大夢,可是卻疏忽了這十三年來,包括蕭萬長在內許多過去與李登輝有關係的人都已發生質變,國民黨內真正還與李登輝交心的只剩下王金平一人,馬卻視而未見,視之為總統路上的阻礙石頭,表面尊王,實則排斥,修改黨章排黑條款便是一則具體例證。

從某一角度來看,馬英九捨王就蕭,企圖拉近他與李登輝的關係,與吸收本土選票的策略,也等於間接壓低王金平在黨內的本土派領袖地位,就像馬的競選總統主委是由黨主席吳伯雄親自操盤,表面上是宣示破釜沉舟決心,實則排擠王金平於選戰決策圈之外,這對王金平及其陣營來說,猶如啞巴吃黃連,明明被人欺負,還得說欺負人的好話,王金平不能不說,李蕭會對爭取本土票當然有作用的同時,也加了一句註語:李、蕭兩人有一定關係,「雙方會面是人情之常」,大有暗指不必過於解讀李蕭會的政治效應。

馬英九的策略盲點也出現在尊李路線的調整。馬對李不出惡言,但也很少肯定李的正面,李蕭會後,態度有了明顯的轉變,他的發言人蘇俊賓強調,馬高度肯定因為李積極推動「務實外交」政策,維持台灣尊嚴,而且在兩岸經貿政策上,與馬蕭配有許多雷同之處。但從黨中央輔選的角度來看,「尊李」如果成為政策,勢必無法獲得泛藍支持者的認同,尤其是對李登輝懷有敵意的深藍支持者更不能諒解,黨中央不能不提防馬的「尊李」負面效應會造成吸不到本土票,反而跑了深藍票,於是吳伯雄、吳敦義只能隨著馬英九的尊李言論之後,為馬擦屁股,費盡唇舌安撫泛藍與深藍支持者的反彈情緒,而馬英九本人,即使尊李,也只能點到為止,說少了,對製造李馬正面關係,起不了大作用;說多了,擺不平來自基層的反彈,於是馬英九只能遮遮掩掩,沒想被李登輝也簽名連署民進黨討黨產公投曝光後,而幾乎前功盡棄。

致勝關鍵點搶挖泛綠票     

馬對李態度的改變所展現的迷思,並不在於言語上的尊敬,而是主觀上建立在扁李兩人不和上,雖然李的影響力大不如從前,但對泛綠選民仍有一定程度的動見觀瞻地位,所謂尊李即是運用扁李不和的矛盾,達到吸收挺李的泛綠選民轉向挺馬,只要能多吸一張泛綠選票,等於拉走謝長廷一分力量,這是他與謝長廷的決勝的關鍵所在,也就是說他自信泛藍的票,一張都不會跑,相反的,謝長廷的泛綠票多跑了一張,就愈提高勝選機率。

這和二○○四年連宋配的邏輯並不相同。連宋兩人只著眼於泛藍合作,便能發揮一加一等於二的效應,爭取泛綠選票並不在他們的策略之內。馬英九比連宋更有企圖,一方面是有連宋配的前車之鑑;另一方面則是謝長廷後勢看好的速度,比二○○四年的扁呂配還要有爆發力。這點從日前中時的民調結果顯示,謝蘇配的支持度竟超過馬蕭配,而讓人驚訝的是中時民調發布的時間,距離馬蕭配宣布,全面拉抬馬英九氣勢上揚的時間,還不到半個月,就被謝蘇配給比了下去,即足以印證馬何以要打出尊李,充分運用蕭與李的關係及其背後所代表的本土象徵的原因。

馬尊李,另外一個消極策略用意是如果達不到拉攏李的作用,至少有助於讓李保持中立,也就等於間接達到助馬的效果,何況過去李有曾拉起馬的手,喊出新台灣人的事實行為,現在只要能重新喚醒泛綠選民心中的記憶,基本上就收到宣傳效果了。

愈談本土化泛綠愈檢驗

馬的尊李基調,既是建立在扁李不合之上,而非對李個人的肯定,最大的迷思便是未能區分扁李不和,不等同於泛綠選票分裂。去年紅衫軍與國務機要費案爆發時是扁李不和最高峰,但是年底的北高市長選舉,國民黨卻硬生生吃了敗仗,即是具體例證,它說明了泛綠選民對維繫本土政權的重視,並非李批扁便能左右,何況有大中國意識的馬英九,想要藉由尊李取得選票,更是不容易達到目的,甚至可以說,馬英九愈是表現尊李,泛綠選民愈是會檢驗他的本土意識,究竟只是用文字堆砌出來的本土,還是假本土,當馬的面目愈被掀開來,只會不利於他的選戰。

以這次公投審議委員會否決台灣之名加入聯合國為例。為了配合馬英九的本土論述,國民黨另行提出以台灣,或是以中華民國之名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替代案。

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以太上老君的乾坤袋形容,國民黨的方案比民進黨務實,但是最基本的矛盾是,既然馬英九也贊成以台灣之名加入國際組織,卻單獨反對台灣之名做為公投題目,以及忽略了「中華民國」一名,當初既遭聯合國剔除,現在如何再以相同名義加入,這好比馬英九一方面推動黨章去統加台灣,另一方面又承認一國中國,他的本土論述裡充滿本質上的衝突,本土說得愈多,愈是讓人探討他的本土真面貌。

論述太取巧兩邊不討好

謝長廷說得好,蕭萬長是李登輝的舊屬,他前去拜訪,大家應樂見其成,但是這要有一貫性的,不要選舉到了,才想要把距離拉近。馬英九,無論是談本土,還是強化尊李論調,給人的感覺是急著要除去他的外省籍弱點,用來爭取選票,而非真心往本土方向靠近。雖然他的努力不需全盤予以否定,但是他一直沒有體會到本土與非本土之差,不在於先天的身分,而是後天的心理認同;不在於講多少本土,而是行為的本土與否。

馬英九並非不了解到其中的差別,一方面受到他個人意識形態的限制;另一方面則是根深柢固國民黨的大中國意識,並非他一人所能左右,只要他稍微表現出本土化的作為,黨內反彈即一波接著一波,於是他只能取巧,把「台灣」和「中國」綁在一起成了他新本土論述主軸,兩邊都不想得罪的結果,兩邊都不滿意,弄得四不像,最後只能跟著民進黨後面依樣畫葫蘆。

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著作權所有  www.newtaiwan.com.tw  Tel:+886.2.2507.9030 Fax:+886.2.2507.4944  +886.2.2507.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