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上頁 訂閱新台灣 設為首頁

第588期雜誌
近期內容
RSS 更多>>
全文搜尋
熱門文章
舊瓶裝新酒 馬蕭配虛擬盛況
徐子樵
第588期
2007/6/28
馬英九認為蕭萬長的背景、經濟主張,乃至於同時與扁李交好,既能漂白本土,也能為他的總統大選加分,這種說法實在有點天真,也愈凸顯馬英九的無料。
 

 

馬蕭配成軍,果然跌破所有人眼鏡,原因倒不是馬英九找個退休技術官僚做副手,而是邏輯不通,如果蕭萬長真是馬英九說的「重振台灣經濟大戰略的總設計師」話,那就不該是馬蕭配,而是蕭馬配,何況蕭萬長過去財經政績,褒貶不一下,實在令人懷疑「舊瓶裝新酒」的馬蕭配會有多少加分效果。

今是昔非 矛盾禁不起檢驗

馬英九找蕭萬長做副手有三層原因:一是蕭的本土性;二是蕭數十年的財經歷練與經驗;三是蕭拚經濟沒有政黨色彩,更具有國際性視野,尤其是蕭在政黨輪替後,同意出任民進黨政府的經發會顧問、出席亞太經合會,正足以彰顯蕭對「台灣的大愛與國家經濟的憂心」。在他的眼中,蕭萬長不只是台灣經濟的救主,還是一個「流汗水、有墨水」的偉大政治家,這樣的人,只做副總統,未免太委曲了;或者換一個角度來說,馬英九做總統也未免不夠稱頭吧!無論是那一種,馬英九與國民黨愈是吹噓蕭萬長多好,反而愈是凸顯馬英九的無料。馬蕭配另外一個更嚴重的矛盾是禁不起事實的檢驗。 

蕭萬長雖曾在閣揆任內帶領台灣閃過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侵襲,但也因此埋下日後諸如東帝士、安鋒、禾豐、長億、力霸、國揚等財團企業債留台灣的種子,這些曾受國民黨拿著納稅人錢大筆紓困的企業負責人所造成的爛攤子,最後是由民進黨政府擦屁股,才得以避免爆發另一次的本土金融風暴,結果國民黨反過頭來將政黨輪替以來經濟率滑落的責任全部歸罪於民進黨,顯示馬英九極力推崇蕭萬長是台灣的經濟救星,用意不過是在喚醒民眾回憶過去國民黨主政的美好時光,刻意避開蕭萬長閣揆任內經濟政策失敗的一面,從而美化蕭萬長的東山復出。亞太營運中心與戒急用忍就是兩個具體例證,更諷刺的是政黨輪替後,國民黨與馬英九置台灣主體性不顧,主張擴大兩岸經貿往來,並以此批評民進黨「鎖國」,卻忘了他們所批評大多是蕭萬長閣揆時代的政策,就像國民黨杯葛高鐵,將高鐵罵得體無完膚,殊不知高鐵BOT政策,正是蕭萬長最引以為傲的政績之一,現在為了掩飾找一個退休的財技術官僚做副手,可以今是昔非。

誇張荒謬 政治版聊齋誌異

退一步而言,蕭萬長本事真有如此神通廣大的話,兩千年連蕭配,連主政、蕭主經的組合,理應勝選,結果卻是輸得奇慘無比,為國民黨執政半世紀以來所未曾見,蕭萬長更不會在敗選後,與國民黨漸行漸遠,最後辭去副主席,退隱政壇。當蕭萬長不得志之際,而是民進黨希望重用他的財經專長,國民黨反而以此責難蕭萬長藍皮綠骨,曾幾何時,國民黨被邊緣化,被連戰、馬英九冷凍的蕭萬長,突然一夕之間成了台灣經濟大戰略的「總設計師」,而被捧得心花怒放的蕭萬長竟也飄飄欲仙的「舊瓶裝新酒」,兩人一搭一唱的說馬蕭配是為了找回台灣的核心價值,讓正道規矩之人有出路,如此荒謬的說法與組合,可說是現代政治版的聊齋誌異。

蕭萬長過去財經領域表現,有貢獻的一面,但也有負面的後遺症,馬英九說蕭萬長不只是備位副元首也就罷了,但把他描繪為只有他才能為台灣經濟找尋出路,不但言過其實,自相矛盾,也是反映了馬蕭配背後的政治企圖。一方面蕭萬長是過氣的政客,又與國民黨關係不佳,如今馬英九三顧茅廬,請他重出江湖,就要神化蕭萬長的經濟奇才,才不會被譏為重彈老調的過時組合;另一方面,具有中南部、本省籍背景的蕭萬長,除了用來沖淡大中國色彩至為濃厚的馬英九外,加上蕭萬長與李登輝、陳水扁維持一定的友好關係,被認為可以吸收泛綠選票的能力。前者主要是掩飾馬英九找了老半天副手,結果還是走回原點的窘態;後者則是藉蕭的「本土」漂白自己的「統」形象,兩者綜合起來便成了「台灣經濟大戰略的總設計師」造神名詞了。

短空長多 藍媒心裡不踏實

這一點只要略微檢視馬蕭配從曝光到正式宣布期間,中時、聯合與自由媒體報導方向,以及蕭萬長在馬蕭配宣布後即刻密集接受四家電子媒體訪問反映出來。 當自由時報在揭穿馬蕭配的造神同時,可以明顯看出中時與聯合有意拉抬馬蕭配,配合馬英九的造神,例如說馬找蕭是欲將大選定義為「經濟第一,民生至上」,因此,馬英九才沒有找「令人眼睛一亮」的「新人」,將蕭萬長過老的「年齡」解讀為「經驗」與「知識」的保證。又如指馬陣營已詳細評估過找蕭做副手的利弊得失,馬決定力邀蕭出馬,考慮的是蕭雖已淡出政壇,卻從未中斷過對台灣經貿及兩岸問題的思考與進修,特別是蕭在經貿方面的思維「相當新穎有創意」,可是另一方面也含蓄點出「馬蕭配在選舉中的戲劇張力確實不夠」,只是「其傳遞的政策宣示意義卻頗堪咀嚼反芻」。

中時與聯合在馬英九召開記者會宣布馬蕭配的同一天,大篇幅正面報導馬蕭配的組合「短空長多」,明眼人一看便知道這是事前與馬陣營的默契,只是中時與聯合沒料到再多的配合包裝,敵不過事實拆穿造假的神話。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當中時與聯合的民調顯示馬蕭配具有多少加分效果、馬英九支持度上揚多少個百分點時,民調顯示民眾對馬蕭配的支持度,聯合不過是五一%、中時則只有四九%,如果再拿馬英九透露蕭萬長只承諾做一任四年,希望年輕人世代交替的條件一對照的話,一個沒有過半支持度的馬蕭配,卻硬要說成「短空長多」,豈不是牛頭不對馬嘴,就像蕭萬長接受電子媒體訪問時要一再辯解外界質疑他曾擔任民進黨財經諮詢顧問,也要為這幾年經濟表現不好負起責任,或者一再強調要用「舊瓶裝新酒」來解決台灣經濟問題。某一程度來看,這些都顯示出不管是馬、蕭,還是傾藍挺馬的中時、聯合,大搞馬蕭配新神話的同時,其實心裡並不踏實,甚至有點像是半夜走路吹口哨壯膽般的噓。

遮掩迴避 不碰本土化問題

馬、蕭兩人過於將問題簡單化,只是兩人表現的層面略有不同。

馬英九擔心他的外省籍背景及不放棄追求統一的政治立場,吸收不到本土選票,他除了發表所謂的台灣本土新論述外,找了蕭萬長做副手,用台語說遍中南部,來加強他的台灣味。然而在台灣早已擺脫威權體制,走向民主化後,本土的定義不在於族群背景、社會地位及居住地域,而是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認同,以及當台灣主權與尊嚴遭受不合理打壓時的回應。 

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為例,其精神是在凸顯台灣的主體性,不是狹隘的統獨二分法,更何況用台灣之名,乃是台灣人民的權利,正足以彰顯中國對台灣的打壓,然而馬英九的態度卻是模稜兩可,前腳不同意美國的反對,後腳說要務實,不要製造兩岸緊張情勢,他一方面迴避是否同意以台灣之名舉行公投的立場;一方面又以中國反對為由,批評陳水扁的台灣之名公投具有政治動機,卻又沒有提出可行的方案。換言之,重點不在於馬英九是支持還是反對用台灣之名加入國際性組織,而是他的反對理由建立在因為中國不會支持、台灣不要挑釁的邏輯上,而不是正因為中國的打壓,才以台灣之名凸顯台灣的主體性,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就是本土化,也是外界對馬英九的最大質疑,但他卻從來不願去碰觸的問題,而不斷用不同的說詞來掩蓋他心中的真正立場。

以經促和 小看台灣人智慧

馬英九做為一個政黨領袖,其政治主張與本土化與否,只關係到政黨及其黨員的利益,但當馬英九想要選總統,他的政治立場與本土化與否,影響到所有民眾時,他不但要說清楚講明白,接受檢驗,更要堅定的與台灣主流民意站在一起,並且展現具體行動。偏偏這兩點,他都做不到,這才是馬英九民意支持下滑的根本原因所在,更致命的是他沒有自我反省,還投機取巧的用蕭萬長的省籍與地域來包裝本土,不說還好,愈說反而更易讓人識破他的伎倆。

如果說馬英九迷思將台灣前途寄望於中國身上,他的競選主軸是以開放兩岸經貿,達到緩和兩岸緊張關係,並進而製造兩岸和平是變形的兩岸統一論點,蕭萬長則是屬於大中國經濟主張,他的「台灣全區變成自由貿易區」的構想,看似創意,但如果沒有確認兩岸主權分治互不隸屬的基本前提的話,只一味追求與中國合作,最後結果很可能是台灣成為中國大陸的經濟離島,而非中國是台灣的經濟腹地。馬英九的以經促和主張,本來就隱含濃厚的政治統一色彩,現在再來個不切實際的蕭式「台灣自由貿易區」主張,有如乾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台灣的主體性更加被擱置於一旁,一切以中國馬首是瞻。其中道理實在至為淺顯,但馬、蕭兩人卻以為用幾個新名詞談台灣經濟就叫做「舊瓶裝新酒」,可以爭取更多選民的認同的話,也未免太小看台灣民眾的智慧了。 

俗話說「殷鑑不遠、足以為戒」,兩千年大選,連蕭配,蕭萬長在他的故鄉,也是他重返政壇參選立委的根據地-嘉義縣市只拿到二三%選票,蕭萬長的號召力有多強,由此可見一斑,現在馬英九卻認為蕭萬長的背景、經濟主張,乃至於同時與扁李交好,既能漂白本土,也能為他的總統大選加分,說來實在有點天真。

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著作權所有  www.newtaiwan.com.tw  Tel:+886.2.2507.9030 Fax:+886.2.2507.4944  +886.2.2507.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