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瞎著作 掏空台灣掏錯邊
徐子樵
2005/11/17 第504期
《掏空台灣》一書其實是搭高捷弊案順風車,反制民進黨追討國民黨黨產,縣市長選舉操作色彩濃厚,但卻忘了國民黨執政時代,掏空國庫記錄,是典型的作賊喊捉賊。

由國民黨中常委姚江臨、導演侯孝賢、中央大學教授朱雲鵬等人發起的「全民追討政府掏空國庫行動聯盟」日前出版《掏空台灣》,大肆批判民進黨執政以來,不斷掏空國產,已達到六兆五五二三億元,並誓言要向民進黨追討。此一由國民黨背後支持的聯盟看似理直氣壯,其實是搭高捷弊案順風車,反制民進黨追討國民黨黨產,縣市長選舉操作十分濃厚,但卻忘了國民黨執政時代,掏空國產記錄,磬竹難書,典型的作賊喊捉賊。


雙重標準 默許北銀合併案


「全民追討政府掏空國庫行動聯盟」出版的《掏空台灣》一書裡,洋洋灑灑列舉民進黨政府掏空清單,諸如掏空公營行庫圖利財團達五兆五二八二億元;政府出資給高鐵已達四八二九億元;核四停建損失二八一三億元,賤賣中華電信一四三七億元,台糖賤賣土地三七二億元,高雄捷運弊案三五二億元,第一銀行弊案一七七億元,消滅農會信用部中飽財團一七一億元;挪用核能發電後端基金九○億元。


《掏空台灣》序文裡說,聯盟是「費盡心思,千辛萬苦,才蒐集到扁政府掏空國庫的相關事證」,一副「證據確鑿」,但光就該聯盟指控的政府出資高鐵四八二九億元部分,很明顯就是顛倒是非。高鐵BOT案是國民黨執政時,行政院蕭萬長任內拍板定案,如果依照聯盟的邏輯,政府出資高鐵是掏空的話,這筆帳應該算到國民黨頭上。同樣的,如果二次金改中的銀行合併計劃也是圖利財團的掏空事證,二○○二年,也就是民進黨執政第二年,台北市長馬英九主導的台北銀行與富邦銀行也應該算是圖利財團了。


馬英九曾為北銀與富邦銀行合併辯解指出,合併後的台北市政府擁有的一四%股權市值增加了一百億,顯示台北銀行與富邦銀行合併,符合台灣加入WTO後,整個國家金融發展機制方向,依此邏輯,無論是第一次金改,或是二次金改,目標也是相同,可是卻被冠上掏空國庫,圖利財團罪名,豈非雙重標準?


何況民進黨執政後第一波金改,每年打銷銀行呆帳五千億元,經過四年來的努力,才把國民黨遺留的二兆元不良資產與壞帳消化了近一兆五千億元,使得銀行逾放比由二○○○年政黨輪替之前的百分之八點多,降到現在的百分之二點多,當台灣金改成果受到國際肯定,成功拔除金融風暴引信時,非但沒有獲得掌聲,卻被原來製造問題的反咬一口,顛倒黑白是非至此地步,在在印證台灣俗語所說的,賊仔惡過人,作賊喊捉賊。


顛倒是非  不查誰縱容黑金


民進黨執政出現弊端是一回事,但政黨內部有沒有自清,以及司法有沒有展開具體偵查,並且查辦到底,又是另一回事。撇開目前正進入司法偵辦階段的高捷弊案不說,無論是之前的台南市長張燦鍙、立委周伯倫,還是前不久的立委徐志明,判刑一經確定,都身陷囹圄,反觀國民黨,無論執政時期,或是在野之後,許多在司法判刑前腳才定案後,涉案者後腳就潛逃海外,例如伍澤元、朱安雄、劉松藩,甚至有些人逃到中國,一年後回台還參選立委,當選立委後一度要參加司法委員會,兩相對比,到底是哪一個政黨有展現杜絕黑金的決心,以及哪一個政黨有展現反省檢討的誠意?


如今由三一九民盟化身的「全民追討政府掏空國庫行動聯盟」,同樣也犯了作賊喊捉賊的症狀,刻意混淆手段與目標,將改革污名為掏空國家資產,並且聲稱「最可惡的是民進黨大膽妄為的把國庫當作私庫,大行五鬼搬運法,掏空國庫」要全民站出來一起向民進黨追討。


如果用此一相同邏輯,國民黨時代從朱安雄、吳德美;劉松藩與廣三集團曾正仁;國產實業侯西峰;東帝士集團陳由豪;林宏宗等所涉及的超貸案,涉及金額數千億元,更是掏空國產的具體事例,也正是因為這些弊案,造成金融呆帳與壞帳,民進黨執政後才會大刀闊斧有計劃展開金融改革,所謂事出有因,該聯盟卻一切為二,不問是非,就如民進黨部文宣部主任鄭文燦指出,國民黨過去執政五十年,累積的包袱相當沈重,民進黨勇於改革,不是為個人,而是為國家整體發展,改革目的是為了卸下包袱,如果讓國民黨繼續執政,可能發生金融風暴和企業、銀行倒閉,這是民進黨執政與國民黨執政最大的差別。


自暴其短  凸顯黨產黑洞多 


做事的被沒做事的反將一軍,問題不在於現階段因政治氣氛的偏頗使得民進黨處於一路挨打,而是泛藍以及其同路人刻意扭曲社會價值觀所帶來的負面後遺症,即使是無心「唱衰台灣」,結果也差不到那裡去。


「全民追討政府掏空國庫行動聯盟」出版《掏空台灣》一書,背後真正用意是模糊焦點,並反擊民進黨追討國民黨黨產,但可笑的是依其書中論點,反而自暴其短,證明民進黨追討國民黨黨產的正當性與必要性,因為國民黨黨產來源,無論是形式上合法,或是採取不當手段,套用該聯盟所說的「把國庫當私庫,大行五鬼搬運法」,遠的不說,光是馬英九一就任黨主席核准的國發院售地案,市價逾百億的土地,只賣了四十多億,兩相比較之下,真不知那一個政黨才是厚顏無恥,強詞奪理,也更加凸顯了《掏空台灣》的荒謬與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