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的堅持
老包
2010/04/14 第期
親愛的讀者,上星期談到台灣人有一種隱性的邊緣人性格,自私短視又容易隨波逐流,稍有成就時,卻又勇於殘害自己菁英;這讓帶頭要去衝撞悲苦民族宿命的能量,無從發揮所長,只能一再徘徊低吟。

但在此同時,我也在台灣自然生態中,發現特具啟發意義的奧妙訊息。我提到台灣有一種蝴蝶,起初只是醜陋的毛毛蟲,經過艱辛的蛻變破繭後,甚至會流下痛苦的一滴血,再轉化為美麗的蝴蝶。數百年來,台灣人都是接受外來統治,近二十年來,終於有機會建構自己的國家,要「自己作主人」,決定自己的前途。從生態演變來看,這當然是一種族群的重大蛻變,但如果我們在破繭而出的過程中,不願付出力量,去承受那些痛苦與艱辛,也不願修正族群的共同缺點,在短視與現實考量中,選擇自我放棄,那麼我們也可能來不及蛻變,只能被外來統治的宿命所吞噬。


二○○八年,台派就是在族群的自我放棄中,讓馬英九輕易取得政權,當上國家元首的。馬英九上台不到兩年,現在大家已能清楚感受,他雖是一個沒有治國能力之輩,但卻能運用完全執政優勢(中央執政、國會、媒體),逐步往他的一中信仰邁進(以ECFA為前導)。馬英九這麼旗幟鮮明的遂行他的一中信仰,如果我們多數人並不能接受這種集體生活價值觀的劇變,那麼他又為何能夠高票當選總統?二○○八年總統大選期間,代表台派的謝陣營,就一再指出馬陣營具有濃厚的一中色彩,眼看情況危急時,謝長廷甚至以「敗選就退出政壇」的自苦方式,試圖提出警訊;但這一切努力,又為何不能奏效?


我們可從兩個面向,來解答這個問題。首先,民主政治的投票行為,本來就不屬於先知的範疇,而較傾向後知後覺──亦即民主政治,不是先知的政治,但可以透過某些成熟系統的補足,使其更趨接近。其次,台派陣營顯然並沒有成熟的生態準備,去形成一個穩定的命運共同體,反而在精神上,產生一種自我放棄的現象。公元二○○四年,李登輝登高一呼,發起「百萬人牽手護台灣」運動時(實際參與的人數,則接近兩百萬人),曾經使這個台派命運共同體,出現一個令人期待的雛形。但這個雛形仍有待更成熟發展時,卻立即遭到內部兩股龐大勢力──當權的陳水扁,以及無知但有實質影響力的本土大報──很致命的拉扯與破壞,以致到了二○○八年,根本就處於一種分崩離析狀態,統派大軍因而能長驅直入,輕易取得完全執政優勢。


近兩年來,由於馬政府的散漫執政風格,加上一中信仰讓人驚覺圖窮匕現,綜合因素讓台派再現生機。但這是否表示台派的命運共同體,又有再度成形的機會?恐怕也不見得。我們都知道,當族群面臨生活價值觀劇變時,其團結意志會隨著增強,但鑑於民主政治較傾向後知後覺政治,我們若不能建立一個有效的預警系統,也可能使機會從指縫流逝,功虧一簣。舉例來說,綠營在近來的幾次中小型戰役,確實略有斬獲,但碰到將來臨的,較大型的五都戰役,目前似乎遇到難題了。五都之中,人口占絕對多數的北中三都,雖有外在民心思變的優勢,內部人選的推舉,卻明顯陷入僵局。僵局事實上就是一個警訊,這顯示我們在形成一個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仍要面臨一些考驗。


按照民進黨原先的規劃,新北市由蘇貞昌參選,台北市及大台中再另外推出王牌,以形成一個震撼人心、類似「百萬人牽手護台灣」的命運共同體。但很快的,蘇貞昌退出佈局,轉而宣布參選台北市,這使得黨中央的規劃能量備受衝擊。蘇陣營為了化解黨內疑慮,宣稱其所退出的新北市,可由黨主席蔡英文參選,因此本土派媒體就開始出現一股勸進蔡英文的聲浪。然而這裡面就出現了某種欲蓋彌彰的破綻──到底是要遵從「黨中央的規劃」,還是「蘇陣營的規劃」?倘若當年的「牽手護台灣」運動,一開始就陷入李登輝來發起,或由陳水扁來發起,這種主導權爭議時,試問,其節奏還能一氣呵成嗎?而若最後由陳水扁主導,還能產生那麼巨大的共鳴能量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按照參選僵局形成之前,民進黨原先的規劃,蘇在新北市,乃具有一種安全與較難替代的人選考量,新北市因此可列入和南部二都同級的選戰穩定性,但若蘇在黨中央意料之外選擇退出,情況就從單純轉趨複雜。而所謂的較難替代性,再愚蠢的人其實都可以計算出:譬如在新北市勢力龐大的「三重幫」,當參選人是蘇某人時,其支持力道會很足夠,但若換成綠營其他人,就成為未知數了。而就政黨的集體利益來說,當然是先求穩定(三都),再思進取之道,哪有放棄「穩贏」的,再拿什麼「有機會北部兩席全拿」、「雙城奇謀」來自我麻醉?所謂「一鳥在手,勝過二鳥在林」的道理,平常大家都能琅琅上口,但我們的台派媒體,現在卻可以裝瘋賣傻,並將它改寫成「蘇先生放棄穩贏的新北市,轉攻台北市,是為民進黨承擔更重的責任」,這種硬拗,實在很不智,也顯示我們內部預警系統,出現大問題。


因此,蔡英文自始就拒絕「按照蘇陣營規劃」,去參選新北市,這乃是冷靜而有遠見的做法。因為這等於為黨中央保留了規劃佈局能量,而不至於將主導權,像昔日陳水扁那樣,倉皇宣布「權力下放」,終至群龍無首──昔日阿扁宣布「權力下放」給閣揆,固然短暫滿足了蘇系及本土報的權力遊戲慾望,但並無助於整體綠營氣勢的提升,反而雪上加霜。當然,我並不知道蔡英文能撐多久,但起碼目前她為民進黨預留了一個重整再出發的迴旋空間,倘若她現在一口答應參選新北市,去「配合蘇陣營」,那這個選戰的節奏,就會距離命運共同體的雛形,比較遙遠。而其實任何頭腦較清楚,不受台派媒體雜音干擾的人,都可以想像得出:只要蘇先生願意出征穩住新北市,而大家也都期待蔡英文參選,那麼由蔡英文在台北市初試啼聲,不是更適配?畢竟蔡英文的調性,應更適合台北市,而不是新北市吧?但因為現在蘇已自行宣布要定台北市了,這樣的態勢,也等於限縮了民進黨的佈局(包括大台中)想像空間。


總之,我認為蔡英文的堅持(抗拒勸進新北市),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因為這牽涉到我們在尋找命運共同體圖像,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節奏形成,以及醞釀人民認同與共鳴的關鍵──簡單的說,一個只有蘇貞昌「one man show」的大型五都戰役,其能量是不足以形成台派命運共同體的。民進黨在正式徵召之前,能否拿回主導權?接下來就看民進黨中央的智慧了。


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