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藥當補品 馬政府進退失據
望山
2008/07/17 第643期
馬政府無力救經濟,只想憑一帖「中藥」救台灣,寄望中國客來台消費活絡內需,開放企業赴中投資救股市,但事與願違,中國非但不領情,反而利用馬的執政危機,借力施壓,逼馬讓步。

馬政府上台之後,中國涉台及外交決策智庫成員,包括中央黨校戰略研究所、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上海台灣研究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等機構負責人,絡繹抵台訪問,拜訪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副主委劉德勳、海基會秘書長高孔廉、國安會副秘書長及諮詢委員、國民黨智庫、朝野人士等,就兩岸經貿發展與台灣參與國際空間問題,廣泛討論,並南下參訪,實地考察台灣的政經情勢。


其中,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楊潔勉,因為是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箎的胞弟,身分特殊;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則是台灣問題專家,在涉台事務方面具決策影響力,因而特別受到矚目。表面上看,這些涉台學者來訪的目的是想多了解馬政府對參與國際空間的看法,骨子裡則是藉機放話,提出警告,順便摸馬政府的底細。一位涉台智囊總結他的訪台心得表示,「想不到馬政府的執政權威竟如此脆弱,對陸客來台提升經濟又抱著過度的期待」。一眼看穿馬政府的領導危機及經濟傾中的虛妄性。


八百億莊孝維  只會放臭雞屎


馬政府為了急於兌現競選支票,倉促推出兩岸包機直航及中國觀光客來台觀光,希望藉此刺激內需消費,活絡台灣經濟。但從首發團登台的人數及所展現的消費能力,不難看出馬政府宣稱中國觀光客每年將帶來八百億元經濟效益,根本是天方夜譚。反而是具備高消費能力的台灣客,趁直航之便,大舉前往中國沿海城市旅遊消費,使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國民旅遊市場飽受衝擊。到底三通直航是在活絡誰的經濟?擴大誰的內需?答案相當清楚。一些觀光概念股不漲反跌,反映的正是對直航可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不抱樂觀。


中國觀光客固然會「生雞蛋」,但同樣也會「放雞屎」。已有日本觀光客表示今後不會再到台灣旅遊,因為他們無法忍受中國旅客的嘈雜喧囂。香港一位資深媒體工作者最近提到,港澳開放中國旅客自由行之後,許多早已絕跡的病媒如寄生蟲、細菌、病毒,和法定傳染病如肺結核、麻疹、水痘、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傷寒、斑疹傷寒、SARS等,全都死灰復燃。在一些像是公車、巴士、地鐵、渡輪的密閉空間活動的香港人,戴上雙層過濾型口罩的人愈來愈多。在火車站、百貨商場、辦公大樓使用電扶梯時,也都儘量避免觸摸手扶膠帶。這是港人的經驗,值得國人借鏡。台灣若不幸再發生一次SARS或口蹄疫,十年觀光所得,恐將一夕賠光。


開放晶圓赴中   存心掏空台灣


眼見直航觀光牌藥方失靈,難以挽救跌跌不休的股市,馬政府不思檢討原因為何,反而決定加重劑量,飲鴆止渴。繼開放券商赴中國投資證券期貨業之後,決定進一步開放具全球戰略地位的十二吋晶圓廠赴中國設廠,鬆綁石化上游、中大尺寸面板赴中限制,放寬企業到中國投資百分之四十上限。把台灣經濟前途一籃子寄託在中國身上,實屬愚不可及。


一座十二吋晶圓廠的造價約為一千億元,如果包括上下游廠商在內,一座十二吋晶圓廠外移,將帶走新台幣五千億元。由於民進黨執政時期禁止十二吋晶圓廠赴中,台灣現在才能保有全球三分之一的十二吋晶圓廠,形成完整的產業聚落,在全球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旦開放赴中,無異將台灣晶圓產業的龍頭地位拱手讓給中國,後果難以想像。台聯黨主席黃昆輝嚴厲批評馬政府開放十二吋晶圓的政策,強調此舉將帶給台灣空前的災難,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將遭腰斬,人民將被迫走上街頭。


開放晶圓廠赴中,除將造成資金排擠,降低國內投資動能,加速技術外流之外,連帶也將影響科技人才的就業機會,重蹈過去傳統及電子產業西進的覆轍。台灣著名的筆記型電腦產業於二○○一年西進中國,四年之間,生產線全數外移,加上主機板、印刷電路板等周邊及衛星工廠聯袂出走,導致整個筆電產業聚落淪陷,數十萬名勞工失業。殷鑑不遠,豈可掉以輕心?馬政府大膽冒進,又將台灣門戶洞開,若非病急亂投醫,就是存心掏空台灣,令人難以苟同。


毒藥錯當補品  寧被見縫插針


藍調媒體錯把毒藥當補品,說什麼開放十二吋晶圓廠是馬英九端出的政策牛肉,完全無視開放之後造成的資金、技術及就業機會的流失。仔細分析近年來失業率與台商對中國投資比重的關聯性,可以發現,凡是對中國投資金額愈大,當年度的失業率就愈高。可見產業西進,對企業而言短期可能有利,勞工階級卻絕對受害。隨著中國產能擴充,也會導致某些產品的國際供給量增加,利潤降低,廠商最終也會付出代價。仁寶、廣達、英業達等筆電大廠西進之後,股價只剩原來的二成,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中國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台灣必須和它打交道,是不爭的事實,但也要估量自己的實力。台灣就像一只小水龍頭,水量有限,必須捏緊水管,才能增加噴灑的力道,發揮灌溉的成效,如果放手不管,水源沒多久就會涸乾殆盡。馬政府奢談開放,卻拿不出配套措施,只會害死台灣,加深M型社會老百姓的痛苦而已。


馬政府無力救經濟,只想憑一帖「中藥」救台灣,寄望中國旅客來台消費活絡內需,開放企業赴中投資搶救股市,如今看來並不樂觀。為了討好中國,馬政府不惜「去主權化」、「去台灣化」,接受九二共識,倡導外交休兵,主張暫緩軍購,在國際戰略上採「親中國、疏美日」路線,竭盡所能只為了討中國歡心。但顯然事與願違,中國非但不領情,反而善加利用馬英九的執政危機,見縫插針,借力施壓,逼馬讓步。


主動暫緩軍購   未獲善意回應


一般以為,馬政府既然接受九二共識,等於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又主動提出暫緩軍購,中國理應有善意回應。事實卻又不然,中國軍方明白表示,兩岸敵對關係依舊存在,不會放棄武力犯台。馬政府上台之後,中國不但在台海對面新建飛彈基地,增加瞄準台灣的飛彈數目,同時更新飛彈性能,以便將射程涵蓋台灣全島。為了向中國示好,表明我無意挑釁,據聞國安高層曾主動向美方提出暫緩軍購的主張,雖然總統府出面澄清,但華府仍盛傳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曾向美方表達,在兩岸包機談判完成前,希望美國對台軍售要「顧及時機」。為了不甚確定的包機利益,馬政府低聲下氣,不顧國家安危,中國卻絲毫不領情,反而變本加厲,要求美國將暫時凍結的對台軍售予以「永久化」。這就是中國對馬政府的善意回應。據指出,李前總統對國安高層主動要求暫緩軍購,亦深感不解,曾向來訪舊部表示,如果此事屬實,國安高層應該「打屁股」。


外交休兵一樣沒有討到任何便宜,反而使外交工作受制於人。據透露,一些駐外代表對外交休兵頗不以為然,認為如此一來,將不知為何而戰,何況,只由我方宣布片面休兵,根本無濟於事,對方不休兵,又能奈他何?據了解,中國一些駐外大使對外交休兵同樣心存疑慮,認為這樣做對過去在外交戰場上與台灣鬥爭的歷史,無法交代。且如果現在做出讓步,將來民進黨再執政,中國要怎麼收回來?儘管馬政府對中國極盡卑躬屈膝,但因外交涉及主權,中方毫不讓步,國台辦主任王毅反對台灣參加WHO,以及奧運文宣中文版以「中國台北」稱呼台灣,都是中國打壓台灣、矮化台灣絕不鬆手的具體例證。


了解外交事務人士指出,為了進一步向馬政府施壓,中國最可能的做法就是採取軟硬兩手策略,對一些無關緊要的邦交國暫時鬆手,如最近頻頻向中國示好的巴拉圭。但如牽涉國家戰略利益的涉外關係,北京絕不會手軟,如繼續拉攏巴拿馬、向美施壓凍結對台軍售等等。馬政府將兩岸關係置於外交關係之上,只會使外交思維受到扭曲與壓縮,對台灣沒有好處。


加碼投資中國   已被看破斤兩


馬政府上台不到二個月,失政連連,從綠卡風波、南部水患、油電雙漲、釣魚台糾紛,到蘇花高爭議,搞得民怨沸騰,馬政府民調滿意度只剩三成多一些。其中尤以就職之前宣稱油價將一次漲足、就任之後預告油價調漲日期,又無預警提前調漲,最讓外界跌破眼鏡。因為油價上漲造成關聯性產業成本增加,導致物價飛漲,股市重挫,消費信心跌到谷底,人民痛苦指數急劇升高。為了穩住經濟頹勢,馬政府全速向中挺進,冀望北京拉一把,財經政策開放再開放,投資中國加碼再加碼,好像一個毒癮患者,劑量愈吸愈重,終至不可自拔。


馬英九為了維持不沾鍋形象,在政務方面退居第二線,並刻意和國民黨保持距離,卻遭到連吳王宋等國民黨老舊勢力的大反撲,導致考試院長及監察院副院長被提名人中箭落馬,最後只得乖乖回到國民黨黑金的懷抱。馬英九出身外省權貴,從小養尊處優,缺乏草根魅力;既不像李登輝博覽群書,深謀遠慮,善用智囊;又不如陳水扁治事勤奮,劍及履及,緊迫盯人。也因此,才會把一樁單純的漁事糾紛,原本應循司法交涉及外交途徑解決的事,升高到武裝衝突邊緣,劉兆玄甚且說出不惜一戰的渾話,一些藍營立委更喊出「聯中制日」的論調。由於馬政府將兩岸關係置於外交關係之上,當政權面臨危機,直覺的反應就是向北京求援。例如要提高中國客來台效益,以免政見跳票,牛皮吹爆,就非靠中國施捨不可。馬政府手足無措的窘態,對中國一頭熱的虛幻期待,看在中國涉台智囊眼中,自然心知肚明;馬團隊的斤兩,早被中國摸透,接下來,是如何操縱運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