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本質
老包
2010/08/11 第期
親愛的讀者,上星期談到楊秋興脫黨參選,絕大部分和媒體不務正業,介入煽動有關。這種情形,在之前台南縣就曾發生過,當時是民進黨敲定提名人選後, 陳唐山在媒體的鼓動之下,不服而宣示參選;後來因選制臨時大變動,南縣與南市合併為都並延後一年改選,陳唐山事件才不了了之。

多數人對陳唐山事件與楊秋興事件,或許感受很不相同,但從事務的本質來看(所謂知識,其目的就在認清事物的本質),其實是一樣的。陳唐山和楊秋興,在局外人看來,都沒有非選不可的理由,因為兩個人都當過兩任縣長,其所屬政黨也都經過一定程序的評估,而決定了另外的參選人;但兩人都抱著玉石俱焚的決心,而宣示參選到底,讓民進黨籠罩在分裂的陰影底下。原因很簡單:主流媒體賜予他們無比的勇氣,每天為他們免費造勢、鼓動,讓他們很快就成為全國性名人(楊秋興任高雄縣長近九年,從來沒有這麼風光),他們也就如同卡通影片的大力水手,吃了菠菜那般神勇了。


現代政治難脫媒體效應,這兩起事件算是很好的範例。我們接下來再來看陳唐山事件與楊秋興事件,兩者間媒體效應的差異──基本上還是媒體因素。一年多前發生陳唐山事件時,統派媒體理所當然如獲至寶,大肆炒作(這已經是一條鐵律:綠營菁英只要發狠跳出來痛批民進黨,都會成為統媒視若至寶的頭條新聞),但最特別的是,台派媒體也跟著起鬨,大棒陳唐山去對抗民進黨中央,其攻勢甚為凌厲。至於這一次的楊秋興事件,當事人就沒那麼「幸運」了;統派媒體固然一如以往,全力拉抬為楊造勢,台派媒體卻從一開始就劃清界限,不讓楊越雷池一步。為何會有如此的差異?這當然和台派的整體危機感有關。陳唐山事件發生時,綠營還在初嚐政權淪陷滋味階段,台派媒體也未脫其「用膝蓋思考」幼稚習性(當時還有洋洋得意,宣稱謝長廷輸給馬英九,乃因他們成功運作本土派「含淚不投票」所致,如此惡人告白的),混亂中,媒體以打群架的聲勢,讓民進黨中央有口難言,形同被邊緣化的非主流團體,當然更談不上權威了。然而這一次的楊秋興,卻是在統媒與台派媒體壁壘分明的情境下,宣布參選,統媒一片歡呼之聲,台派媒體則罵聲不斷,一時之間,國民黨的參選人反而成為C咖的陪榜角色。


楊秋興事件在某種程度上,反而促成了綠營的大團結,雖說這是源於濃厚的危機感(潛意識中對國共聯合陣線的不安),但台派主流媒體的態度絕不曖昧,仍是大團結的主要觸媒──兩年多前的總統大選,如果有這種氣勢去拱謝長廷,馬英九恐怕也占不到便宜了。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某些不足之處:首先是黨中央的角色問題。它幾乎是以一種無為的態度,在看待事件的發展,因此,支持者的激憤能量,就遠遠超過黨中央的化解能力。某些時候,這種無為也有一定程度的好處,那就是使事件盡量單純化,不至於製造太多風險,但壞處是黨機器喪失運轉與潤滑的操練,無法主導政治節奏,只能跟著媒體起舞,無法兼顧黨的權威。我觀察蔡英文一段時間了,這樣的政治風格就如同她的演說特色:說理清晰,饒富知識深度,但比較缺乏節奏感。純就政治操作來說,南二都因提名所產生的後遺症由來已久,由於黨主席自己也是北部的參選人,忙碌加上必須受到形像保護,正常而合理的作法,就是由中常會作成決議,在體制內尋一資深且溝通能力佳的中常委,經正式授權,擔任黨的特使去處理這些政治障礙──好處是可以彌補黨主席較不足的輩份與威望能量,亦等於為正在參選的黨主席設下一道防火牆,而黨的機制,就更有效運作了。


第二個不足之處,那就是民進黨新潮流派系的性格問題了。新潮流精於黨內算計,此乃眾所皆知,但民進黨綠營現在是後扁時代,背負著政權淪陷的奇恥大辱,二十年的派系性格實應有所進化才好。這一次南二都相繼掀起黨變分裂風波,概與兩位獲民進黨提名者俱屬新系有莫大關係。雖說到最後整個政黨及綠色支持者,都必須去承擔下來,新系樂得輕鬆坐轎,事實也證明他們「算計有理」、「算計有用」,但倘若整個政黨的能量,在派系的算計中逐漸流失,那派系獨占鰲頭又有何用?本土民主派在努力追求的生命價值,又有什麼值得向下一代展示?我可試舉一例:新系發展史上,最有算計能耐,且帶領新系風光成長的頭頭邱義仁,其下場如何?當邱義仁被老K抓去看守所坐牢,其遭蠻橫剪光頭髮,刻意羞辱時,那昔日在黨內風光算計、得意於寸土必爭的「聰明才智」,又有什麼用?我無意對邱義仁落井下石,但當他受辱時,我們也跟著受害──有福他獨享,有難我們同當,這有什麼天理?我們現在當然有必要說幾句話。


新系的算計能夠名揚四海,多少也與其不顧「天理」有關;團結口號人人喊,卻似乎從來不是新系的文化,這個以內鬥聞名的派系,字典裡也不曾出現「和解共生」,全靠內部鬥爭在獲取能量攻城掠地,直到大團體被殲滅才會罷手。另有兩件事可加以觀察:許添財是初選落敗後,最早喊出要團結,「別中了金小刀計謀」的人,但通常這種為大局著想的人,最容易被新系吃豆腐與得寸進尺加以消費,因此演變到後來,他似乎也不得不喊出「不排除參選」的護身咒。是什麼生態讓綠營菁英必須在痛苦的深淵中掙扎?我想喜歡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新系,最應該深自反省了。前一陣子民進黨舉行中常委改選,本來在各方默契下,大家有意禮讓一席給呂秀蓮(她畢竟當了八年國家副元首),未料在最後關頭,新系仍是憑藉其算計本能,硬將這一席給搶走了。雖說呂秀蓮也有其過於一廂情願的幼稚之處,但新系不改其巧取豪奪本色,仍令我感嘆不已。而在所謂獨大的「新蘇連」圍堵之下,唯一的扁系陳其邁也無緣中常委,凡此都讓我覺得綠營的政治生態,仍停留在某種蠻荒階段,有待進化力量洗禮。


我一點也無意幫楊秋興或許添財喊冤說話(參加初選,輸就輸了,輸不起談什麼民主),只希望獲得眷顧的綠營政治菁英(包括新系),都能懂得「惜福」的道理,而「惜福」才能產生正向能量,回報給大團體,形成善的循環。這不是什麼深奧的道理,任何偷懶的人,最起碼也能夠從邱義仁的遭遇,得到一些反思啟示吧?不管如何,這一次台派媒體能夠和統媒劃清界限,促成綠營大團結,總是一件好事,但願這種思維能夠持續下去。至於馬英九最近像吃錯藥的街頭小混混,在國民黨的會議中,以亂罵民進黨來為自己的執政失敗找藉口(執政者罵在野黨,罵到莫名其妙「哽咽」,真怪),此事不但貽笑國內,也貽笑國際,也是街頭巷尾「人人得而嗤之以鼻」的好材料,我就不再贅言。


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