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台商回台上市 金管會擬鬆綁鐵律
江妍慧
2004/11/29 第453期
即使台灣的資本市場相對海外籌資管道而言,仍有難以取代的好處,但是台商回台上市辦法的難產狀況再不改善,將阻礙台灣實現亞太金融中心的夢想。
檯面上為了活絡市場,檯面下為了攏絡台商的心,中國近來決定開放台商可在A股上市,由於各界預期人民幣將來升值幅度不小,加上台商回台上市辦法面臨難產,因此這個消息對於台商而言,具有不小的吸引力。另外,香港與新加坡資本市場也頻頻向台商招手,即使台灣的資本市場相對海外籌資管道而言,仍有難以取代的好處,但是台商回台上市辦法的難產狀況再不改善,將阻礙台灣實現亞太金融中心的夢想。

中國股市熱絡 台資企業動心

中國的股市分為A股與B股,原本A股僅供中國人民投資,是中國證券市場的主體部分,股票數量多,成交量大,本益比也較高;B股則僅供國外投資人投資,二者的市場規模相差頗多(B股流通市值僅A股流通市值的七%)。二○○一年中國開放其國內投資人也可以投資B股,造成B股交易變得相當活絡,本益比也逐漸向A股靠攏。

當時台商在深圳B股掛牌的僅有閩燦坤一家,受惠於B股交易突然的熱絡,股價向上竄升,也使其他台商紛紛有了想申請在B股掛牌的念頭。不過中國對想申請上市的台商諸多限制,加上台灣政府並不樂見台商在中國上市,因此幾年下來,除了閩燦坤外,仍沒有台商在B股掛牌。

而雖然B股交易已較過去熱絡,但A股仍是中國主要的證券市場,在中國資本市場逐漸開放下,今年中國打算開放台商在A股上市,吸引力又比B股更大。尤其在預期人民幣匯率未來將有一至二成的升值空間,及今年中國境內銀行受宏觀調控影響,台資企業融資難度增加,國台辦官員十一月十六日在上海舉辦的台資企業上市論壇會後表示,未來七至十年內將推動至少一百家台商在A股上市,讓許多台商相當心動。

減少匯兌風險 募資較不受限

承做多家企業於上海A股上市的上海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表示,台資企業在選擇上市地點時,當地資本市場的貨幣匯率強弱自是關鍵之一。人民幣長期走升,展現出強勢貨幣架式。台資企業如果遠赴境外上市募集外幣,匯回中國支應事業發展,則有可能因人民幣升值導致匯兌損失。即使A股近期表現欠佳,但整體本益比仍高於新加坡、台灣和香港等地,高本益比是推動台資企業在A股上市的主要動力之一。

而且,台灣當局對台灣企業投資中國的資金,限制不得超過企業淨資產的四成。台灣企業如果計畫在中國擴大投資,回台灣上市所募集的資金運用會受到限制。今年五月起的宏觀調控,造成很多在中國投資的台灣企業無法順利自中國銀行中取得貸款,為了保持企業在中國的持續發展,在A股掛牌募資的計畫因此受到重視。

此外,台商能在中國掛牌,還可以縮短投資回收期,降低投資風險,加速資本週轉。因為國家風險與政治風險是外商投資中國時所必須考慮的因素,投資的回收期越長,投資被「套住」的風險也越大;如果外商能在中國上市,則可以在營運走上正軌後馬上發行股票,以縮短投資回收期,加速資本週轉,降低風險。

中國A股目前有一千三百多家上市公司,目前只有國祥製冷一家台資企業在A股市場掛牌,台資成霖潔具(台灣上市公司成霖的轉投資公司)也已通過中國證監會審核。而包括中華映管轉投資的華映福州光電、聯成化學科技公司轉投資的中山聯成,則都計畫分拆在中國的業務,在A股上市,另外還有十餘家台商在申請中。

轉赴星港上市 並非理想管道

而因為在中國上市對台商有不小的吸引力,許多人也擔心會影響這些台商資金回流台灣的意願,甚至切斷與台灣的關係。

不過,之前在有台商想在B股掛牌時,央行總裁彭淮南就持相反的看法,他贊成台商在中國上市籌資,以避免由國內匯出資金,對國內資金產生排擠效果。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也認為企業能在被投資國取得多一點資金,將使得國內資金排擠效果減少。不過,陳博志也提醒台商企業,中國以非市場法則的措施,對台灣產業可能會造成不公平的競爭。而經建會主委胡勝正也表示,許多台商的財務布局與生產布局是分開的,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畢竟不如台灣完善,有些台商還是認為把錢匯回台灣才會比較安心,所以真正將在A股上市付諸行動的台商,也不算多。

所以短期內台商在中國上市對台灣資金運用的排擠效用還不大,但是台商轉赴香港、新加坡上市的問題,則必須正視。因為台灣遲遲無法訂出完善的台商回台上市辦法,造成在中國投資的台商,不得不選擇其他的籌資管道。自政府打算研擬台商回台上市辦法至今,台商逕赴海外掛牌的家數遠比回台的多;如今台商赴香港掛牌公司已累計共超過二十家,近期更有鴻海計畫切割中國、墨西哥、芬蘭等四大手機廠,前進香港上市。至於在新加坡股票上市的台商共十一家,另有三家已提出申請,正在審查中。

但是,香港與新加坡等地的法令規定與台灣不大相同,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吳德豐表示,台商為了配合到香港或新加坡上市,必須把企業營運架構改組,由當地控股公司或是到第三地成立控股公司,台灣公司則要降為子公司或是分公司。而且,香港證券市場發展重點為金融、房地產,新加坡證券市場也存在與香港相同的本益比較低之問題,對台商都不算是理想的籌資管道。

回台上市辦法 必須儘快敲定

所以,以相關法令與友善程度而言,台灣的資本市場對台商仍有頗大的吸引力。只是,若是因為回台上市辦法遲遲無法訂出,使得台商始終無法上市籌資,則台商仍無法避免選擇較不理想的海外籌資管道,將使台灣逐漸坐失亞太金融中心的地位。

「台商回台上市」喊了三年多,詳細辦法始終訂不出來,主要是卡在投資中國資金不得超過淨值四○%(資本額五十億元以下企業)、在台灣募集資金不得匯往中國,以及監理困難等幾個因素,而這次中國開放台商在A股上市後,金管會研擬回台上市辦法的動作也開始加快,過去被視為緊箍咒的「中國投資淨值四○%」與「資金匯出使用上限」,目前已有新共識。目前在金管會裡鬆綁的方案,不外乎放寬投資額至淨值六○%、設立營運總部、在中國投資收益若超過一定比率,一定要用「現金股利」方式,匯回給股東等。

針對許多在中國發跡成長的台資企業,淨值(股本與保留盈餘)幾乎都投資中國,這類企業將採「歸零」處理,也就是之前既往不咎,未來上市後在台募集的資金,才受不得超過淨值四成的限制。投資中國不得超過淨值四○%的鐵律,也將修改,初步規劃的新辦法是,若廠商增加僱用超過一千人,投資中國占淨值比就可提高到五○%。為了鼓勵資金回流,新方案也將放寬廠商資金自由度。企業只要有資金回流,用在發放股利等用途,只要不超過淨值比四成,企業在台新募資金就可全數匯出。

不過這些辦法還停留在初步討論階段,金管會主委龔照勝表示,明年初大幅開放台商回台上市,一直是金管會的目標。但有許多配套措施要準備,包括修改TDR制度與上市機制,目前的共識是明年再談,等先把上市制度、上市後管理機制做好再說。

掌握競爭優勢 慎防被邊緣化

只是,除了照顧在中國投資的台商,讓他們籌資方便外,面對中國近年來,積極推動大型國營事業甚至私營企業赴港上市,致力扶植香港成為亞太金融中心的野心,台灣被邊緣化,以及流失競爭優勢的危機感逐漸加深;儘管相對於海外,台灣的資本市場具有環境對台商較友善、製造業募資比較方便等好處,但是開放資本市場與研擬妥善辦法的腳步仍必須再加快,才不會讓台商大舉轉向海外籌資,阻礙台灣實現亞太金融中心的夢想。

開放台商回台上市雖急迫 學者也呼籲有些堅持是必要

雖然台商海外的籌資管道增多,讓台灣資本市場的危機感逐漸加深,因而加快法令限制鬆綁的腳步;不過,有學者認為,有些該堅持的限制,仍是不能讓步。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提醒,企業會自行決定對他有利的市場,台灣若只是擔心失去競爭力而做太多「針對性」的鬆綁,反而會製造新的問題。他舉例,台商要回台上市,有許多事關兩岸的技術性問題要克服,譬如公司治理的透明度、會計項目認定、查核要做到兩岸具一致性,最重要的是「四○%」是「有效管理」的基本防線,不能輕易退讓。而目前台股和中國市場太密切的情況,也會導致風險集中的問題,有如刀之兩刃,不能光看有利的一面。(江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