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改革路線 李登輝樂當超級助選員
李心怡
2004/03/15 第416期
李登輝之所以如此力挺陳水扁,主要原因在於陳水扁是李登輝路線的真正繼承者,而所謂的李登輝路線,就是本土化、民主化。
二○○四總統大選期間,前總統李登輝行程滿檔,跑行程的賣力程度不輸任何一位總統、副總統候選人,這會兒參加完二二八手護台灣活動,一會兒又趕著下鄉造訪農業縣市為陳水扁鞏固農民票,還不忘為李登輝學校的學生上課,繼續宣揚李登輝路線。此外,他也積極督促群策會舉辦有關制憲、公投議題的國際論壇,聲援陳水扁的主張。

◆基於義憤 重出江湖

最近在下鄉與農民座談時,李登輝從農藥、老農津貼等話題,一路談到最熱門的公投議題,為了台灣的第一次公投成功,也為了陳水扁的農民票,他老說「不拚怎麼行」。而李登輝的確有其獨特的影響力,就連國親為了反制牽手護台灣所凝聚的影響力,而打算在三月十三日舉辦的「反黑金大遊行」,最後都在李登輝「自己是黑金怎麼反黑金?」的譏笑後,臨時把題目變成「換總統救台灣」。

李登輝之所以如此力挺陳水扁,主要原因在於陳水扁是李登輝路線的真正繼承者,而所謂的李登輝路線,就是本土化、民主化。這兩項改革要點,一直是李登輝最重視的原則與方向,也是陳水扁一路走來堅持的信念。

李登輝主政十二年期間,國內外對他最重要的評價,也是在於他一手推動並鞏固台灣的民主政治,並確立台灣主權優先的本土化路線。一路走來,李登輝靠著民主化與本土化,創造出舉世聞名的台灣政治奇蹟,得到國外媒體「寧靜革命」的讚譽,時代雜誌也因此稱呼他為「民主先生」。

二○○○年五月二十日,李登輝卸下總統一職,和平地完成台灣首次的政黨輪替,為台灣的民主政治寫下一項新的紀錄,原本打算功成身退,展開退休生活。但二○○○年底國民黨主席連戰主導總統罷免案,並陸續進行國親合作,讓李登輝十分氣憤,也促使李登輝在二○○一年中旬後再度重出江湖。

◆捍衛主權 言論火辣

李登輝常自嘲「我總統嘛做過,國民黨的黨主席嘛做過,還有什麼職位更有權力?」重出江湖的目的並非為了再度掌握權力,他拖著八十幾歲的身子,促成台灣團結聯盟成立、推動群策會的成立,還到處奔波、演講,為的是維繫他十二年來的民主化、本土化成果。

沒有總統身分、國民黨主席身分的李登輝,講話比過去更加火辣,他不但呼籲公投制憲、要求台灣正名,他也喊出「中華民國早就不存在」。有些人以為李登輝變了,但檢視他一路從政的主張與作為,很清楚地顯示,李登輝在一九九○年當選第八屆總統後,便有系統地推動一系列政治改革,希望台灣藉由民主化、本土化邁向「正常的國家」。

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五日前總統蔣經國宣布「解嚴」與「開放黨禁」之後,台灣的民主政治開始起飛,李登輝執政後進一步推動一連串的政治改革,從解除報禁、通過集會遊行法、國會全面改選、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到總統、副總統、台灣省長、北高兩市市長均改為直接民選,台灣社會日趨自由、開放和多元,主權在民的理念也真正落實。

九一年,李登輝首先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結束長達四十多年的國共內戰狀態,讓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進行第一階段的分割,接著,他著手進行六次的修憲,逐一實施國會全面改選、北高市長、省長民選、總統民選、凍省,一步一步地從法理和實質上,切斷台灣與中國藕斷絲連的線。九六年人民直接選舉總統開始,台灣也真正脫離外來政權統治,成為真正的本土政權。

◆打破僵局 走出新路

另一方面,李登輝也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分走出去,主政十二年期間,他一直把「外交」當成總統最重要的職權之一,從八九年三月以「來自台灣的總統」之名訪問新加坡之後,他開啟務實外交的方向,以元首出訪的動作,「讓台灣走出去」凸顯台灣存在的事實。

一九九四年五月進行跨洲之旅時,過境夏威夷遭美方不准入境的刁難,到九五年六月成功前往美國康乃爾大學發表演說,是李登輝九四年以拒不下機、故意穿拖鞋面對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白樂崎的堅持換來的,也讓美國國務院公布了「對台政策檢討」,並重新定位台、中、美三角關係。

接著,李登輝在一九九九年七月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正式宣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主權互不隸屬的國家。藉著政治民主化、外交務實化,李登輝在十二年總統任內,讓中華民國成為一個真正主權獨立的國家、讓台灣徹底脫離外來政權的統治、讓主權真正掌握在台灣人民手裡,進一步避免台灣「被統一」。

一路走來,台灣這些複雜艱辛的改革工程,最大的阻力一開始來自國民黨內部,從一九八八年李登輝代理總統開始,到二○○○年卸任,這股頑強的保守阻力從來沒有停過,一波接著一波。

◆整合綠營 謹防復辟

二○○○年總統大選後,國民黨內反本土化勢力抬頭,不但藉機逼李登輝辭去黨主席,為了擴張政治影響力,並聯合親民黨興風作浪,這群來自國民黨的泛藍陣營,依舊是反民主化、反本土化的最大勢力。

九五年,李登輝講「身為台灣人的悲哀」,就是針對外來政權,今日,李登輝依舊批判外來政權,他定義外來政權為「如同過路客,不認同台灣,不讓台灣人有參加政治的機會,讓台灣人永遠過著被壓迫的生活」,他所針對的就是外來政權統治集團復辟的泛藍陣營。

李登輝也從過去憑藉著堅強的使命感和意志力,運用黨外民間力量,一路在暗潮洶湧中實踐改革理想,延續為目前整合泛綠民間力量,壓制這股保守力量,所以他號召舉辦「台灣正名運動」、「制憲論壇」、「公投論壇」、「手護台灣活動」,來維繫目前的台灣民主化成果。

李登輝曾說「做總統以後才有實現改革的機會」,如今,台灣的總統大選面臨「改革」與「反改革」的選擇,李登輝最知道「選什麼總統就決定台灣走什麼路」的道理,難怪李登輝比所有人都急,用盡所有力氣,也要讓陳水扁順利連任,繼續帶領台灣走向民主化、本土化的路線。


































































































































李登輝年表
時間 事件 附註
1923 1.15出生於台北縣三芝鄉埔坪村源興居  
1968 獲美國康乃爾大學農經博士,返台任農復會技正並兼台大教授  
1971 加入國民黨 (台灣退出聯合國)
1972 入閣擔任政務委員 (蔣經國接任行政院長)
1978 出任台北市長  
1981 出任台灣省主席  
1984 獲蔣經國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  
1988

繼任中華民國總統,並擔任國民黨代理主席7月獲選為黨主席

(蔣經國病逝)
1989 3月以「來自台灣的總統」之名訪問新加坡,開啟務實外交  
1990 5.20就任第八屆總統;特赦美麗島事件等叛亂犯、6月召開國是會議。 (3月野百合學運)
1991

1月成立海基會


5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結束四十多年的國共內戰狀態;完成第一階段修憲工作,促成國會全面改選

3月行政院院會通過國統綱領(院長郝柏村)


12月資深民代完成退職

1992

5月完成第二次修憲,確立總統、台灣省長直接民選的原則,監察院變更為準司法機關


7月修正人民團體法,裁撤行政院黨審會


7月呼籲建立「生命共同體」的共識


9月訂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訂刑法一百條,廢除言論叛亂行為

12月立法院全面改選

1993

10月縣市長輔選時表示「現在的國民黨已不是以前的國民黨」

4月辜汪會談、8月新黨出走
1994

2月赴東南亞訪問,展開「破冰之旅」。


5月展開跨洲之旅,赴南非參加曼德拉總統就職典禮時,與阿拉法特見面會談。


7月第三次修憲,確定總統直選。


10月國慶大會致辭強調主權在民


12月台北市長選舉期間提出「新台灣人主義」

台灣省長與北高市長首度民選。
1995

2.28首度以國家元首公開對二二八事件道歉


4月訪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約旦


6月赴美國康乃爾大學發表「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演講。


6月在司馬遼太郎《台灣紀行》中說出「身為台灣人的悲哀」,以及「國民黨過去也是外來政權」。


5月出版《經營大台灣》,提出「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

 
1996

提出戒急用忍政策,避免台灣經濟因產業移往中國而空洞化


3月以百分之五十四得票率,當選第一屆民選總統


12月召開國發會達成凍省等共識

總統競選期間,中國發動三次演習在台灣近海發射了四顆飛彈。
1997

7月完成第四次修憲,完成凍省


7月香港主權回歸中國,表示「一國兩制不適用於台灣」

亞洲金融風暴發生


12月南非宣布與我斷交

1998 9月訪問中南美洲友邦 7月柯林頓在上海宣示對台三不
1999

5月出版《台灣的主張》


7月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主張,界定兩岸關係定位


9月第五次修憲,通過國代延任修憲案,立委任期改為四年,國代全數採政黨比例代表制,人數降為150人

7月美國國務院警告中國,不能容許台海問題以「非和平手段」解決


11月國民黨開除宋楚瑜黨籍

2000

3.25辭卸國民黨黨主席


4月第六次修憲達成國大虛級化


5月順利完成政權和平轉移

連戰代理主席後強調要在三個月內提出黨改造具體方案,中興國民黨
2001

4月赴日開刀


5月《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出版


6月《虎口的總統》出版


7月促成台灣團結聯盟成立


11月全國「李登輝之友會」總會成立


12月成立「群策會」


 

 
2002

3月發起「反對八吋晶圓西進」大遊行


5.11擔任「台灣正名大遊行」總召集人


10月群策會主辦「邁向正常國家」國際研討會

 
2003

3月在「世界台灣人大會」年會表示,不但要制定一部自己的憲法,還要把中華民國改成「台灣國」。


5月提出「二十一世紀國家總目標」


8月公開說「中華民國早就不存在」


9月強調「中華民國是國號,不是國家」


9.06號召十五萬人參加「台灣正名大遊行」

 
2004

2月發起「頭家制憲台灣發聲」論壇


2.28號召舉辦「百萬人手護台灣」活動

 

認識台灣.一切清楚

「認同台灣,從認識台灣開始」,基於李登輝的這項理念,群策會花了一年六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套以台灣的歷史、地理為主軸的叢書,李登輝希望將來教育部能採用這套以台灣為出發點而完成的書,讓台灣優先的觀念落實在基礎教育上。 李登輝批評泛藍領導人,「以為說幾句台語,就是愛台灣,根本是欺騙人民」,他認為要認同台灣,才是真正的愛台灣,而認同台灣之前,要先認識台灣。為了讓台灣人認識台灣的歷史、地理、社會與民主化過程,群策會特地邀請陳儀深、薛化元、戴寶村、李筱峰、莊萬壽、李永熾、李喬、張炎憲、許志雄、向陽等多位學者共同完成了八本認識台灣的書。 李登輝對這八本書相當滿意,李登輝引用他最愛的《浮士德》序言,說「以前眼睛濛濛,看不清楚,認識台灣之後,就看的清楚了。現在台灣最欠缺的,就是認識台灣與認同台灣。」 (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