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灣雜誌
  首頁上頁批評指教訂閱新台灣設為首頁
三陽汽車
           

丹漆雕幾炫古今 漆器藝師陳火慶  文/郭麗娟

大在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層中,就有發現人類使用過的木胎朱漆碗,若追溯到最早的古書,亦載有:「舜作漆器,禹畫其俎。」近數十年來,考古工作者經常發現兩三千年前的墓葬中,出土之物,往往人骨已壞、木質已朽,而漆器完整如新,就是全賴表面有漆保護。當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正是青銅器日形衰微之際,這「丹漆雕幾之美」(語出《禮記》),驟然成為上流社會的寵物,漆器首次以炫耀的姿態,出現在歷史舞台上。漢、唐之際,漆工技術東傳韓國、日本,十七世紀,西傳至歐洲。

要學漆藝 先被漆咬

漆器藝師陳火慶,一九一四年生於台中縣清水鎮,十三歲,國小剛畢業,在父母「傳子千金,不如傳子一藝」的期許下,進入日籍老師山中先生主持的「山中工藝美術漆器製作所」學習漆藝。從最初的工具清洗、木胎研磨、固胎、上第一道漆等較簡單的事務學起,由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研磨、推光等基本動作中反覆練習,奠定紮實的技藝基礎。除上述繁雜的基本功夫外,最令陳火慶難忘的,當屬與漆第一次接觸,那刻骨銘心的過程。

漆器的原料,是由漆樹割下的漆汁,因生漆性毒,當皮膚觸及甚或吸入漆的氣味,就會被「咬」,身體會與漆酸產生化學反應,依體質不同,程度上也有所差異,輕者手臂腫痛、奇癢無比,嚴重一點的全身浮腫、長滿漆瘡,若抓得皮破血流,造成傷口感染的話,連臉部都會腫得像台灣話說的「麵龜」模樣,這是從事漆器工作者必經的過程,一定要被漆「咬」過,才能進入漆藝的世界,真正與其「如膠似漆」。

應該有人可以倖免於難吧?

陳火慶笑答:「據說,機率是十萬分之一。很多人就是受不了這一關『這裡也癢、那裡也癢』的考驗,紛紛打退堂鼓。」

學習漆藝,需先經一番讓人聞之生畏的身心洗禮,不禁質疑:漆製品是否有毒?

特性詭異 讓人陶醉

陳火慶表示:「生漆本來是液體且性毒,一旦乾固後,便不被任何化學藥水所溶解,漆本身也不再散發出任何毒氣,所以安全性上沒有問題,漆乾固之後,具有防潮、耐熱、絕緣、又不畏酸鹼浸蝕,埋藏土中歷久不腐等特性,甚少藝術品能及。」

一九三二年,學成出師,仍繼續留在老師的工廠擔任師傅,從事日常漆器的量產工作,但為了追求漆器技巧變化無窮的藝術境界,及不願做僅是生產線上的漆匠,就利用晚上花更多時間學習與研究。漆器內斂的光澤、細緻的觸感、溫柔的色彩,讓他投入漆藝七十餘年猶樂此不疲,而漆千變萬化、詭異不定的特性,最讓他陶醉沉迷。

漆本是流體,須塗抹在其他固體物質上才能展現漆藝之美,所謂的固體物質稱為「胎體」,材料上分為:木胎、竹胎(亦稱籃胎)、布胎(亦稱脫胎、夾苧、乾漆)、銅胎與紙胎。首先將黏稠流質的生漆以樟腦油作為溶劑先予調勻,塗於胎體表面,待乾燥後用水沙紙沾水磨平,再上漆,待乾後再磨平,如此反覆十餘次,再著手描繪、雕漆、填漆、鑲嵌等不同加飾技法,待陰乾後,以指腹沾少許沙拉油在胎體上抹均勻,然後沾鹿角粉,用指腹把原先抹在胎體上的油推乾淨,稱為「推光」,旨在呈現漆的光澤與亮度,使作品表面光滑細緻,輕輕觸摸,有「春水洗凝脂」的質感,柔細如嬰膚。

漆液的乾燥過程非常特殊,與一般因水份蒸發而乾燥者不同,它必須吸入大量的氧氣,與之起化學作用,始漸變為固體。古人欲促使漆液快速乾燥,發明了「蔭堂」,這是一間密不通風的房屋,室內溫度最好保持在攝氏二十至三十度,濕度七十五至八十度最適宜。將上過漆的器物放置室中,須經常在室中潑灑清水,利用潮濕空氣中水份蒸發時,自然散發出多量的氧氣,與漆液中所含氮氣結合,漆液便自然逐漸乾固。近代創作者仍沿用此法。

高齡創作 仍推陳出新 

一九八六年,七十二歲的陳火慶,以其精湛的技藝與投入一甲子的堅持,獲頒傳統工藝漆器「薪傳獎」,同年,日本金澤工藝美術大學成立「世界漆器博物館」,也典藏八件他的作品。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三連續兩年,以新作獲第一、二屆民族工藝獎,這時他已近八十高齡,猶推陳出新,勤於創作。

拜訪陳火慶是在五月的初夏時節,時年八十七歲的他,帶領我們進入工作室,工作室內,一只木胎茶盤裡的牡丹尚缺綠葉陪襯,他笑著說,由於媒體採訪不斷,這牡丹前前後後畫了兩個多月,都是應媒體要求拍攝而斷續描繪的,當攝影師調整腳架,也請他描繪幾筆以便留影時,只見他把描繪用的工具、顏料,全部搬上工作檯,待一切準備就緒才開始描繪綠葉,約三分鐘拍攝工作即完成,葉緣尚未勾勒好,他拿起沾了油的布,將葉緣抹去,然後拿出一瓶沙拉油,仔細地清洗沾了熟漆顏料的畫筆,再將工具、顏料一一歸位。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適足以表現出藝師的風範與執著,一如他的作品;每一結構肌理均紮實有序,每一弧度線條均惹人喜愛,在溫潤亮麗中,綻放出漆器生命的火花。

□NTW

參與討論


 

最佳瀏覽效果:IE4.0以上, 800*600

廣告刊登關於我們著作權聲明與我們聯絡訂閱辦法
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著作權所有  www.newtaiwan.com.tw  Tel:+886.2.2507.9030 Fax:+886.2.2507.4944  +886.2.2507.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