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灣雜誌
  首頁上頁批評指教訂閱新台灣設為首頁
富邦信用卡
           

活化陶文化鎮產業 鶯歌陶博物館交出漂亮成績單  文/江冠明

 雜亂街景中,難以忍受台灣庸俗功利的店面和招牌,懷疑富裕台灣究竟存在什麼文化?還有什麼美感可言嗎?剛進入鶯歌鎮,街景依然雜亂不堪,不知不覺經過一棟灰色樸素的建築後,繼續前行,街道景觀變成一排雅緻的店門招牌,連騎樓下都漂浮藝術的氣氛。問路,才知道那棟不起眼素樸的灰建築是鶯歌陶瓷博物館,訝異的是鶯歌的印象似乎變了,有人說陶博館讓鶯歌人有些轉變。

縣級博物館具國際格局

 走近陶博館,難以置信縣級博物館確有國際級的格局和美感,挑空的中庭和迂迴的廊道,兼顧自然照明與人工照明的展示空間,頗有國際建築大師的風範。陶瓷博物館整體建築具有的藝術品味,反應出陶瓷文化藝術的展示風格與美感定位,陶博館的入口與動線有一股律動的美感,隨著觀賞者的遊移,產生層次性的空間律動,建築師對陶瓷藝術的體會和見解,似乎無聲無語地融入建築空間中。陶博館氛圍的營造,似乎流露所有參與者細膩專注的關切,一牆一窗一崁一廊都是經過雕塑般思維,慢慢地拌打搥捏拱挑扳創造出的空間美感。  從景觀水池到展示廳館、休閒空間人來人往,扶老攜少的人潮絡繹不絕。雖然孩子們的吵雜聲,紊亂博物館寧靜典雅的氣氛,但是看到無數父母陪著孩子們走過一件件作品,東指西點地談話,或者孩子們三三兩兩地交談,突然覺得那些吵雜聲,充滿生命成長的歡喜與愉悅。鄉鎮博物館成為文化休閒場所,不僅提升民眾的文化素養,同時也提升街頭店面的美感品味,帶動台灣民眾的賞析活動,陶博館是個成功令人激賞的案例。  文建會從一九八八年規劃「一鄉一特色」政策,歷經十餘年才逐漸孕育出眼前的景象,可見文化政策需要經年累月地推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文化政策更需要行政首長永續經營的強力支持,才可能成功。陶博館在前後任縣長尤清和蘇貞昌的全力支持下,動用各種資源爭取經費支援,建立積極有效的行政團隊,耗資六億歷時六年完工的鶯歌陶瓷博物館,終於成功地展現在民眾面前。台北縣府如此力挺陶博館,值得其他縣市學習模仿與取經。如果各縣市都有一個主題館,並且兼顧國際視野與本土在地,那麼台灣文化的根會蔓延更深更廣。  回顧陶博館興建奮鬥史,一九八八年台北縣選定鶯歌陶瓷為特色館,鎮公所編列三千五百萬經費,縣府補助一千萬。一九九○年鶯歌鎮公所無法籌措配合款停擺,後提交文建會列入「縣市文化中心第二拓展方案」。一九九二年行政院列為六年國建計畫,文建會補助一億,籌辦單位改為縣政府,於是由地方特色館,拓建為縣立博物館規模。一九九○年地方自治法實施,台北縣府正式設立機關,確立組織編制五一人,下分教育推廣、展示、典藏研究、總務、營運五個小組,同時突破縣級博物館准用專業人員規定。

館長吳進風融入教育理念

 現任館長吳進風出身教育界,並非博物館學出身,自從接任籌備處主任後,積極對博物館考察研習,謙虛接納各界專業人士理念,同時兼顧地方化本土化與國際化理念。為了排解地方人士對陶博館的疑慮,提出「陶博館營運與社區互動」發展策略,在展覽上顧及在地化與國際化的均衡發展,設定教育為博物館的心臟理念。規劃六個主題常設展,陶瓷傳統製作技術、台灣陶瓷發展史、鶯歌陶瓷發展史、史前\原住民\現代陶瓷、工業精密陶瓷、土與火的陶土哲學,充分展現陶博館的現代視野和在地文化理念。  也許來自教育界的吳館長,融入現代啟蒙教育理念,讓沈悶嚴肅的博物館變成活潑快樂的場所,這是博物館學發展的另類思考。透過「聲」「動」活潑親切的展示設計,這些展示變成北部縣市學童最佳的教學場域,同時也變成親子教育的活動場所。十月來台參加研討會的瑞典博物館學家Hans Manneby表示讚賞,英國新生代博物館學者Eilean Hooper- Green Hill陳述,擁有多年歷史傳統的英國博物館,歷經改革與發展所想要追求,竟然在台灣已經實現,她很喜歡陶博館。  陶博館組織專業團隊和編制,充足的專業人力推動陶瓷文化活動,自二○○○年十一月開館已經推動四波的展覽,甚至規劃到二○○三年台灣陶瓷主題展,同時也規劃現代與國際陶藝展。開館展以鶯歌的仿古陶藝展為主題,藉此省思鶯歌的陶藝發展史,與探討鶯歌陶藝技術,肯定鶯歌陶瓷工藝文化,落實陶博館在地化與社區化的營運策略,建立陶博館的社區互動關係。二○○一年三月到七月展出台灣現代陶藝「傳統在出發」,二○○二年二月到四月「亞太地區現代陶藝趨勢展」,可見陶博館以計畫性的發展能量,逐步帶動台灣陶藝發展,引導台灣社會逐漸「賞陶、玩陶、買陶」。慢慢邁向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的發展契機,可見政府公部門的力量,配合民間社區與在地自發力量,才有可能逐步建造陶瓷文化鎮產業。  從事台灣陶瓷文史工作的陳新上,在陶博館策劃的「迎接博物館時代的來臨」研討會上,發表〈鶯歌陶瓷博物館與社區資源應用的探討〉,從現代博物館發展趨勢─野外博物館、現地博物館、生態博物館、社區博物館,分析陶博館的定位分析。他兼顧鶯歌社區資源、文化資源、產業資源,提出陶博館與社區總體營造理論,以陶博館為核心館發揮傳統博物館典藏研究展示功能,以館外的空地發展陶瓷主題公園、結合分散在鶯歌各地的傳統窯爐和工作坊,建立野外博物館或衛星館,拓展鶯歌鎮為陶瓷文化鎮的總體營造架構。陳新上的論文,預測地展現鶯歌陶瓷鎮的未來藍圖。  陳心上發揮地方文史工作者的研究論述能力,能夠參與館方論文發表,並且互動激盪創意性的文化策略,這是值得肯定與讚賞。倘若文建會、陶博館與相關公部門,能夠主動諮詢給予經費進行十年發展研究論述,配合社區營造計畫,結合在地青年軍人及有意陶藝創作社區文化役,投入年輕人的戰力,相信在陶博館與社區文化緊密的互動中,鶯歌陶瓷業的傳統與創新,可以發揮連結與再生的力量。

鶯歌地方認同待加強

 地方陶瓷業者指出,起先興建陶博館引起疑慮,擔憂陶博館會影響生意,未料陶博館引來人潮反而助長銷售。不過地方上也面臨產業升級的挑戰,如何提升陶瓷產品創意,吸引顧客採購,甚至包括銷售門面的擺設,確實,博物館前店面街景的更新改善,都是陶博館帶來地方產業的互動。鶯歌陶瓷業者呂兆炘表示,陶博館除了推廣個人藝術創意陶瓷展和競賽,也應該鼓舞商品設計的陶瓷展,讓鶯歌碗盤餐具等應用瓷器廣為流傳。他期待藝術家除了創作單件藝術作品,也能投入發展創意性作品。陶博館長吳進風也說鶯歌人都不用鶯歌陶瓷,講究的餐廳都用日本杯盤,那鶯歌陶瓷又如何推廣呢?的確,鶯歌本地的文化認同還有待努力? 博物館營運需要總體檢

 當我優遊在陶博館的空間美學氣氛中,突然回想,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建築,似乎還停留在日本帝國的官僚建築美學,霸氣十足地佔領卑南溪畔,與卑微沈默的史前文化難以呼應,中庭空間有如羅馬競技場充滿威嚴氣氛,似乎史前館的主政者文化美學素養仍沈溺在官僚文化中。史前館缺乏陶博館的親切性和活潑性,如此空間想必也難以產生卓越的展示主題,或現代性的文化展示美學,難怪台東人對史前館建築的評價不高。耗費三十億的史前館,竟然連基本文化空間的主體性定位都弄錯方向,於是不務正業,花費千餘萬搞水舞景觀,騙取愚民的歡心。  也許台灣博物館界人才參差不齊,許多高層主管雖專業出身,但是觀念知識未能跟上潮流,導致博物館學理念落後,如過去故宮等肩負太多使命,以致無法發展現代博物館展示理念。但也有非專業出身,卻能跨科系整合出新的理念,陶博館長吳進風就是一個例子,能夠迎頭趕上時代思潮,摸索創造新博物館形式。的確,台灣有必要進行博物館總體檢,徹底檢討現存博物館的得與失,尤其是國家級博物館有必要重新定位,無論是走傳統博物館展形式,或者走新博物館趨勢,從多元文化與族群的互動總體架構,給每個博物館新的定位,建立台灣博物館展示理論多元化論述。  臨走前,陶博館長說:「最近有磁磚商人,一直遊說把陶博館貼上磁磚,我很擔心一旦調職後,繼任館長無法堅持,陶博館可能貼上磁磚,那樣能看嗎?」走訪歸途,對台灣博物館發展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陶博館、石雕館、蘭陽館、科博館等等不段嘗試創新,憂的是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建館與開館,暴露博物館管理與發展的危機,也許博物館學界或協會該加把勁想想該怎麼辦?然而,吳館長的話卻是個隱憂,中國人一朝一政改來改去,陶博館是否能夠永續發展,如果只因館長異動有所變動,那麼就像北美館一樣,淪為權力鬥爭的場域,博物館幹部也會被權力鬥爭腐蝕,喪失理想和鬥志。也許博物館體制的建構與營運的探討,恐怕是博物館學下一波論述的重點。

□NTW

參與討論



游刃方寸納大千 毫芒雕刻藝師蕭武龍[第293期]

活化陶文化鎮產業 鶯歌陶博物館交出漂亮成績單[第293期]

游刃方寸納大千 毫芒雕刻藝師蕭武龍[第293期]

九二一失業婦女 二度就業新契機[第293期]

突破「學禁」 結束孤兒命運[第292期]

「原住民民族學院」正式成立![第292期]

總統嫁女兒 關新女性何事? 論新女性與傳統文化的衝突[第289期]

刀痕斧跡見真情[第288期]

溫秀熒DV在手 紀錄無窮 全民拍DV 女性執導百無禁忌[第285期]

高縣花果節 綠色產業搶鮮登場[第283期]

府城情人節和同年說再見[第283期]

演唱會瘋狂一夏 少年依軌行事[第283期]

高齡消防機隊 問題一籮筐[第283期]

外籍資深記者看台灣[第283期]

《阿瑪斯號事件外一章》[第283期]



[more]

 

最佳瀏覽效果:IE4.0以上, 800*600

廣告刊登關於我們著作權聲明與我們聯絡訂閱辦法
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著作權所有  www.newtaiwan.com.tw  Tel:+886.2.2507.9030 Fax:+886.2.2507.4944  +886.2.2507.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