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灣雜誌
  首頁上頁批評指教訂閱新台灣設為首頁
中華汽車Lancer1.6
           

總統嫁女兒 關新女性何事? 論新女性與傳統文化的衝突  文/江冠明

 總統女兒結婚採取古禮迎娶,讓台灣人重新認識傳統婚禮文化,重點是緬古懷今重溫舊夢。傳統文化有其特定的社會價值和文化背景,既然遵循古禮的自然每一個步驟都要按部就班,必然與現代社會有所差距,如果嚴苛要求,必然有許多觀念值得批評和探究,從現代的價值來看也必然有諸多禮節是不合時宜。但是,總統女兒婚禮未演已經引起注目,與其閃躲倒不如公開表演,因此陳幸妤的婚禮變成一場年度大戲。既然是戲就以戲論戲,何必探究質疑種種意識型態的是非與否。

 灑水送女 學者也入戲

 陳幸妤坐上新娘禮車丟下紙扇,總統夫人依傳統禮俗潑水祝福,卻被台大新聞研究所副教授張錦華批評「第一家庭潑水,新女性心頭涼半截」,指桑罵槐說:「這些傳統儀式中也有許多歧視女性角色的不當觀念和作法,做為國家菁英領導人,實需加強尊重女性意識。」灑水送女一節戲是陳總統夫人與女兒的事,根本無關總統陳水扁,陳夫人藉陳幸妤出嫁重溫昔日婚嫁的情事,阿扁也在一旁看戲回憶舊夢情懷,總統夫人樂在戲中兩代人的情感複雜地糾結在一起,人家結婚根本無關新女性如何。張錦華還窮追猛打批陳水扁對新郎講:「我把女兒交給你」,批評陳水扁是一家之主的大男人主義。

 陳幸妤從傳出訂婚開始就飽受媒體追逐與謠言戲弄,率直的陳幸妤從當面怒罵記者,到學會低調應對技巧,可見她相當理性而且有自覺性,這不是傳統小女子的作為。但是,從訂婚到結婚鉅細靡遺被揭露在電視機前,每天被攝影機跟前跟後,買個東西看個禮服禮品,都被那群女性記者刻意塑造成「小公主結婚記」的連續劇,但是戲中的陳幸妤只微笑沈默不語,可見她冷靜而且自主地決定一切事務,不受外界干擾。從總統府側門傳出的陳幸妤小故事,回顧陳幸妤對記者破口大罵的情景來看,可見陳幸妤是個自覺自主性很強的女孩。她當面罵記者的幾段話完全是現代女子行徑,應該具有強烈現代新女性意識,才會如此直率罵記者笨蛋。再從阿扁與阿扁夫人一再對媒體敘述,婚姻與戀愛都是由陳幸妤來決定,包括連新郎被甩的糗事都講,可見連阿扁夫婦都不敢得罪或勉強陳幸妤的決定,這種尊重女兒是現代家庭而非傳統威權家庭文化。如果陳幸妤是現代女性又具有新女性意識,她會同意用古禮,這裡面必然有更有趣而複雜的理由,而不是張錦華副教授所看到的浮面新聞畫面,和斷片的阿扁夫人片言片語。

 八卦報導模糊新女性意象

 反諷的是,張教授是新聞研究所的專業人士,為何一開始不從新聞謠言與大罵記者來談陳幸妤的女性意識,也不從新聞專業角度來評論新聞記者的反新女性意識,女性記者老是在花花草草中搞後花園新聞。為什麼從陳幸妤一開始罵記者,台灣媒體沒有深入完整報導陳幸妤的新女性作風,反而掉入一種八卦雜誌的報導,這是新女性新聞研究必須探討的主題,身為新聞研究者更應該注意到台灣新聞記者怎麼這麼爛的媒體惡質現象?張教授自命女性論者先鋒為新女性請命,為何沒有注意到女記者缺乏女性意識的問題呢?

 電視台為了聳動腥羶新聞效果,還刻意把記者被罵的片段剪出來播映。不過,再怎麼剪輯也無法遮掩記者的愚昧問題,仍然在諸多新聞片段中找到陳幸妤罵得理直氣壯的畫面和語調,以及記者畏畏縮縮受驚不知所措的聲音,還有攝影記者倉皇搖晃不穩的畫面。三者相形比較之下,如此女子陳幸妤咄咄逼人的英氣,陳幸妤是一般女子,還是新女性呢?

 再則,記者捕風捉影的採訪還有電視台播出的態度暴露台灣電視新聞腥羶惡質的作風。還有,記者當面污衊女性訪問未婚懷孕,這種不尊重女性的新聞行為,是值得新女性主義者去批判去糾正。可見台灣女記者根本毫無女性意識與自覺,才會如此做新聞?張教授為何不批判,為何不評論該則新聞的反女性意識,這問題比戲中戲的潑水儀式更嚴重百倍。事實上,關於陳幸妤的所有新聞報導,不論是平面報紙或電視,值得台大新聞研究所做一個完整的研究:「從陳幸妤新聞看台灣女記者的女性意識」這是關心新女性的新聞研究者應有的基本學術判斷與學術倫理,甚至應該挺身直言批判女記者毫無女性意識的社會輿論。

 以女性論述 行鬥爭之實

 但是,張錦華教授反而挑戲中戲的情節來批國家菁英領導人,這是一種玩弄新聞鬥爭與政治策略的假女性論述,完全弄錯題目搞錯研究方向。該問張教授曾擔任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所長一職,也從事新聞研究十餘年的學者,為何會有如此濫竽充數的論點呢?間接使人懷疑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部分學者的研究能力和研究風氣?甚至要問台大新聞研究所這樣的招牌學問,究竟給台灣帶來什麼新聞學術貢獻呢?又如何引領新生代的新聞研究者呢?也許台灣的亂文化研究界,可以撈過界研究:「台大新聞研究所的新女性研究的問題偏差研究」,或者「記者如何變成笨蛋|陳幸妤新聞個案研究」、「台大新聞研究所師生對陳幸妤新聞的女性意識研究的再研究」。

 再論新女性論述在後現代風潮中,台灣女性也搶搭國外女性運動的便車,在媒體炒作下儼然成為新興意識型態。從書店的女性書籍,來看台灣女性對於新女性的定義,可以說是眾說紛紜,甚至台灣女性運動團體也出現各種分歧的路線。問題是新女性的觀念是什麼?什麼是新女性?這些都值得商榷,因為台灣學術界有一種崇洋癖,美國流行什麼論述?台灣就跟著抄,女性運動也是如此,什麼是台灣女性?什麼又是新女性?陳幸妤算不算是新女性?張錦華教授的觀念算不算是新女性?誰是新女性?因此張教授的論點:「第一家庭潑水,新女性心頭涼半截」只是囫圇吞棗套用新女性詞彙,根本語焉不詳張冠李戴套弄學術遊戲。

 古禮婚姻 傳統文化再現

 從台灣史角度來看,雖然這幾年的阿嬤研究才起步,依稀可以看見台灣婦女的特性和文化,以及其變遷的過程。陳幸妤的古禮婚姻在台灣社會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再現,也是一種再詮釋的創新過程,讓三代人看到不同位置的女性角色,包括陳夫人在婚禮中的談笑話語,都是一種雙向雙重交錯的現代女性對話建構:「傳統、變遷與現代VS祖母、母親與女兒」,陳夫人的話語既指向女兒同時也指向母親,雖然是笑談言語卻隱含百年來女性角色的轉換變遷,都是值得人類學者與社會學者觀察與思考的議題。

□NTW

參與討論



游刃方寸納大千 毫芒雕刻藝師蕭武龍[第293期]

活化陶文化鎮產業 鶯歌陶博物館交出漂亮成績單[第293期]

游刃方寸納大千 毫芒雕刻藝師蕭武龍[第293期]

九二一失業婦女 二度就業新契機[第293期]

突破「學禁」 結束孤兒命運[第292期]

「原住民民族學院」正式成立![第292期]

總統嫁女兒 關新女性何事? 論新女性與傳統文化的衝突[第289期]

刀痕斧跡見真情[第288期]

溫秀熒DV在手 紀錄無窮 全民拍DV 女性執導百無禁忌[第285期]

高縣花果節 綠色產業搶鮮登場[第283期]

府城情人節和同年說再見[第283期]

演唱會瘋狂一夏 少年依軌行事[第283期]

高齡消防機隊 問題一籮筐[第283期]

外籍資深記者看台灣[第283期]

《阿瑪斯號事件外一章》[第283期]



[more]

 

最佳瀏覽效果:IE4.0以上, 800*600

廣告刊登關於我們著作權聲明與我們聯絡訂閱辦法
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著作權所有  www.newtaiwan.com.tw  Tel:+886.2.2507.9030 Fax:+886.2.2507.4944  +886.2.2507.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