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管理失當 北市傳統市場式微
林修卉
2006/07/13 第538期
繼建成圓環息燈後,大橋市場將於七月二十日走入歷史,而雙連、大龍、蘭州、士林、西門等市場,狀況也都不好,台北人的記憶文化正面臨滅絕。

代表台北市百年小吃文化意涵的建成圓環,已息燈走入歷史,同樣地,位於圓環北面不遠處的大橋市場,也因台北市政府的改建設計不良,導致業者生意慘澹,而此處象徵早年台灣傳統「臨時工」勤奮打拚的精神地標,最後也將在七月二十日打烊畫上句點。


重建失當大橋風華難再起


一九七○、八○年代,台灣正值經濟起飛期,連接大稻埕與台北縣三重埔的台北橋橋下成為臨時工的聚集地,因為人潮聚集,自然形成一處市集。大橋市場總幹事鄭達麟表示,大橋市場一九七三年開始營業,當年一樓有二百到三百個賣菜、賣魚和賣肉的攤位,二樓則設有老人茶及飲食店,成為臨時工下工後休息、吃飯的落腳處,因此台北大橋形成一個特殊的臨時工文化。


台北大橋於一九九一年十一月改建,大橋市場移至臨時市場,二○○一年台北市政府斥資新台幣一億二千六百萬重建大橋市場,但二○○二年重新開張後,僅三年多的時間,臨時工的精神地標即將停止營業走入歷史。


大橋市場走入歷史,除了時代變遷外,另一個主因是台北市政府從未認真規劃、輔導大橋市場。鄭達麟表示,大橋市場改建時把四分之三的位置規劃為停車位,導致一樓僅能擺四十一個攤位,相較於過去,菜市場的貨色、樣式不足,自然流失很多客人,再加上大橋市場位於延平北路的入口處兩側,各為機車上、下台北大橋的要道,想進入市場就得先穿越車速很快的馬路,於是一些年紀較長的客戶因行動慢,乾脆去附近的太平市場買菜,也不願冒險過馬路買菜。


他還說,大橋市場除了四周的交通危險之外,許多人根本找不到市場的入口,就算找到入口後,停車場屋頂設計太低,比較高的箱型車就進不去,而且市場內部的空調噸數也不夠,冷氣管線、屋頂排水溝也會漏水,導致消費者進入市場不是流得滿身汗,就是被天花板的漏水滴溼。而停車場約可容納八十輛車,但前往買菜的車輛很少,只有一些休息的計程車。


生意清淡攤商拿補助走人


台聯台北市議員參選人簡余晏回憶說,她記得以前大橋市場內有幾攤賣四神湯的很好吃,但這陣子她再到市場,那幾家好吃的四神湯已經搬走了,不管是樓上或樓下的生意都很冷清,感覺與過去的距離愈來愈遠,似乎歷史的記憶終將被遺忘。


改建後,大橋市場二樓共可容納一百一十二攤,但現在僅剩不到一半的攤位在營業。一位茶攤老闆娘感慨地說,她擺茶攤擺了二十幾年,現在要收起來,實在很捨不得,但沒生意沒辦法維持;有一些攤子眼看沒客人來,乾脆叫小姐來坐檯,招攬客人上門喝茶,而她和隔壁幾攤的太太一樣,就收起來退休。


台北市市場管理處副處長謝清標則表示,大橋市場當地條件不理想,而樓上賣「飲茶」,在二○○四年時就有自治會會長提出停止使用,現在每一個攤商可領取六十萬的補助金,市場管理處預定在七月底收回,未來將透過公開招標,當商場使用。至於大橋市場未來的經營方向與文化維護,謝清標表示,過去台北橋下的確是打零工的集散地區,一些經濟弱勢群體在橋下等著卡車來載,但現在這種現象已經比較少,而未來商場的經營走向就看商家自己的構思。


大橋市場一樓的菜販鄒太太指出,從改建前到改建完成,她們家已經賣了二十多年菜,對大橋真的已經有很深的感情,而且她也有固定的客人,早就跟老客人變成好朋友,很捨不得離開,雖然她和幾家一樓的豬肉攤真的很想繼續留下來,但是自治會大部分的成員寧願拿市政府的六十萬補助金,也不願再繼續下去。


傳統菜場人際網絡集散地


她強調,生意不好跟自己的經營脫不了關係,但最不能諒解的是台北市長馬英九和台北市市場管理處的人連一次都沒來跟我們關心一下,也完全沒有任何協助的動作,反正就是聽部分議員的意見,就決定把市場收回去。


對此,台北市議員李文英指出,台北市市場管理處的人太僵硬,總是想把市場朝超市的方向做,卻不懂得對市場動線、周邊交通做規劃,而且只要是經過台北市政府重建的市場或商圈全部死掉,完全沒想過該如何協助轉型,一旦市場死掉後就把商場收回來,再發包出去,把燙手山芋丟給廠商、財團就沒事了。


然而,「菜市仔」代表的意涵不僅是家庭主婦外出買菜、攤商賣菜的地點,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菜市仔」對很多人而言,卻是人際網絡交流的場所。一位八十八歲的陳婆婆表示,她去菜市仔只是想去走一走,其實媳婦會去買菜,根本不需她「操煩」,但她還是會在口袋裡放個五十元、一百元,如果看到有意思的東西就可以買給孫子,而且很多鄰居、朋友也會去逛菜市仔,就順便和朋友聊個天,看看他們最近身體好不好,算是朋友聚會或像開一場同窗會。


市場殺手攤商歸咎馬英九


但台北市在馬英九執政下,幾個老的傳統市場都有逐漸式微的跡象,如雙連市場、大龍市場、蘭州市場、士林市場、西門市場等,狀況都不太好。李文英指出,雙連市場現在僅剩民生西路的那一面攤商繼續營業,而二樓被遊民、浪流漢霸占;蘭州市場的二樓已無營業,原本規劃要做運動中心,但至今仍閒置;大龍市場的二樓生意也不好,預計年底市場管理處會收回,並委外給民間廠商。


另外,台北市議員徐佳青也表示,經過馬英九的手,改建過後的市場大多遇到經營困難,但有一些連新建的市場,如文山區的興光市場在二○○一年八月蓋好後,結果沒有任何的攤商願意進駐,便空著養蚊子養五年,直到今年四月才把市場租給台北市政府也有股份的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經營。


台北市議員陳正德表示,馬英九根本就是市場殺手,以士林市場的改建來看,現在把市場移到臨時攤棚,一半做早市,一半做夜市,原本預定三年就可搬回去,所以內部規劃以臨時使用為主,早期連冷氣設備都沒有,經攤商抗議,最後動用二千多萬的第二預備金裝冷氣設備,但都已過了三年半,新的市場連發包都沒有。他還指出,攤商都說相較於過去生意已下滑一半,預估再三年,士林市場就會死掉,但最令人生氣的是,馬英九只有在第一任去看過士林市場,現在第二任連去都沒去關心過,顯然馬英九的心不在市政,台北市完全是一個「看守市府」。


瀕死社區多數是綠營票倉


簡余晏表示,台北市公有市場唯有南門市場生意依然興隆,但別忘了南門市場賣的是外省菜,然而最具台北代表性的建成圓環、大橋市場相繼停止營業,意味著老台北人的文化毀滅,其中最有效進行文化滅絕的動作,就是給錢走人。


八年前,馬英九宣布參選台北市長後,為爭取選票,承諾將振興老舊社區,促進老舊社區的經濟繁榮,最後成功打敗當時擁有高滿意度的市長陳水扁。簡余晏表示,一些老台北人的社區,多數是綠營票倉,而這些老社區的確都需要被改造,但被改造後的社區市場都死掉,也代表沒有地方認同的改造正逐步挖掉老台北人的根,雖然她相信馬英九不是故意的,但馬英九確確實實正在滅絕台北人的記憶文化。

台北市老舊市場現況

1.大橋市場
成立╱改建時間:一九七三年開張營業;二○○二年重新營業
改建花費:一億二千六百萬
營運現況:七月二十日停止營業
備註:北市府將公開招標給民間賣場

2.大龍市場
成立╱改建時間:一九八六年開張營業
改建花費:與國宅共構
營運現況:今年底收回二樓
備註:北市府將把二樓委外給民間廠商

3.蘭州市場
成立╱改建時間:一九八六年開張營業
營運現況:二樓於一九九七年收回
備註:二○○○年移撥大同區公所使用,但至今仍閒置

4.雙連市場
成立╱改建時間:一九七八年開張營業
營運現況:一九九六年收回二、三樓
備註:二、三樓遊民占據

5.西門市場
成立╱改建時間:一九○七年成立;二○○四年十月二十四日重新開張營業
改建花費:一億五千八百九十萬
營運現況:新西門公司營運狀況不如預期,因此第一期將於今年七月底期滿收回
備註:北市府決定期滿不再續約,並發包租給其他民間單位、團體使用

6.士林市場
成立╱改建時間:一九一三年創建、一九一五年開始營運;目前等候改建中,預計二○○八年底建物完成、二○○九年供水、供電
改建花費:臨時攤棚花費一億三千四百八十萬;後追加三千萬裝設空調設備
營運現況:業績滑落五○%
備註:二○○二年起已暫遷至捷運劍潭站對面的臨時攤棚

7.安康市場
成立╱改建時間:一九八五年開張營業
營運現況:今年底收回
備註:配合都市發展局重新規劃

8.柳鄉市場
成立╱改建時間:一九八五開張營業
營運現況:今年底收回二樓
備註:二樓委外給民間廠商

9.興隆市場
成立╱改建時間:一九八○年興建完工
營運現況:今年底收回二樓
備註:二樓委外給民間廠商
整理製表╱林修卉資料來源╱台北市市場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