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上頁 訂閱新台灣 設為首頁

第522期雜誌
近期內容
RSS 更多>>
全文搜尋
熱門文章
進香祭俗文化雅 白西社區白兮兮
張倩瑋
第522期
2006/3/23
或許是媽祖神蹟的庇祐,白西社區除了打響進香文化,近幾年,社區營造的成績在有心人士的推動下,獲得全國活力社區、植樹造林特優,並贏得全國環境保護模範社區美名。
 

 

要說到苗栗縣通霄鎮的地方特色,非以每年農曆正月舉行的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莫屬。全國徒步進香歷史最久、路程最遠的白沙屯拱天宮媽祖進香祭,不只是地方宗教信仰,還吸引許多劇場演員加入行走,帶動了白西社區文化藝術的提升,也讓「俗文化雅」;除了靠媽祖信仰的加持外,社區居民合力打造社區新形象,更讓毫不起眼的小漁村躍身為全國數一數二的環保社區。

徒步進香儀式  成為靈修場域

於二月間結束八天七夜徒步進香行程的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自十五年前開始就有小劇場劇團中的優劇場成員參加,他們是因應劇場所規劃的「溯計畫」,於是派人參加包括白沙屯和大甲的媽祖進香活動,只為了尋找本土文化的元素好融合在劇場表演中,經劇團成員考察後發現,白沙屯媽祖進香的精神相當符合台灣本土元素,便開啟了小劇場演員加入行走的先例。

白沙屯媽祖進香最具特色的地方在出發、回鑾時間,都是前一年的農曆十二月十五日向媽祖擲筊決定,但行腳的路線、中間歇駕的地點及時間,都是由安座媽祖神像的神轎隨機決定,因此素以行蹤飄忽不定聞名;也正因為白沙屯媽祖的進香過程充滿著不確定性,並同時具備人性與超人性(神性),因此自一九九一年起這個平民進香活動,頓時成為重視修行與藝術創作緊密結合的表演藝術界所不可或缺的訓練場域。

十五年來白沙屯媽祖進香已吸引了國內外難以計數的表演工作團體或工作者,參與這個考驗身心的徒步進香儀式,無論是身體的鍛鍊,或是為了從中悟透生命的意義,多年來不限於佛教徒、天主教徒、基督教徒等一同行走,顯見白沙屯媽祖進香已跳脫單純宗教信仰的活動。

由於小劇場演員常會在國內外小劇場界流動,漸漸地,白沙屯媽祖的名聲由優劇場向外擴散,一傳十、十傳百,成為國際間藝文界公認在印度普那社區心靈大學靜態靈修之外,藝術修煉條件更嚴苛的行動靈修儀式。

結合表演藝術  顛覆廟會印象

在白沙屯媽祖信仰圈內的白西社區發展協會,有感於這種全然源自於本土,屬於「台灣人身、心、靈」的行動修煉模式,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如果能讓本土文化與現代藝術相互結合,將傳統信仰化為台灣表演藝術的養分,則必能使傳統觀念認定的廟會「俗文化」轉化為「雅文化」,使本土文化生動化、讓藝術深植於社區生活中。

白西社區發展協會志工陳志南表示,在台灣的宗教文化中,一直往低俗化的方向走,有的血腥殺戮畫面殘暴、有的「七逃囝仔」亂搞廟會陣頭、有的電子琴花車群魔亂舞等次文化現象,讓許多人直接把宗教活動聯想為俗文化,可惜的是宗教活動的雅緻面未被凸顯出來,所以白西社區要顛覆宗教活動的低俗感,要讓「俗文化雅」,把常人眼中的「俗文化」推上國際舞台。

於是在二○○三年進香前夕,即邀請優劇場駐村並安排兩場感恩媽祖的行前表演,但由於這一種傳統結合現代的藝術文化並未獲公部門青睞,社區苦無經費持續辦理,陳志南說,延宕了三年後,地方發展協會終於向業界募得三十萬元的經費,白沙屯媽祖地方文化祭得以由社區營造、文化面向重新出發,「我們用最少的經費、最大的人事,把劇團的朋友找回來,表演給人看,也表演給神看,同時也希望讓外地人看到地方的優質文化。」

白沙屯媽祖能和白西社區居民碰撞出什麼火花?陳志南認為,這已經不能只用火花來形容,而是燃起燎原之火。待看進香前夕取代陣頭的藝術表演活動,除了號召社區五、六十人以上的志工人員參與服務外,地方藝術團體從幼稚園到社區媽媽競相表演,代表文化傳承的意涵,而外地表演團體進駐,象徵著與外在銜接。文化沒有老師,是自然發展而成的,在白沙屯媽祖的號召下,白西社區正享受著收成的果實。

推動社區營造  千人淨灘植樹

或許是媽祖神蹟的庇祐,讓白西社區逐漸發光發熱,除了打響名聲的進香文化外,近幾年,社區營造的成績在有心人士的推動下,獲得全國活力社區、全國植樹造林特優、全國環境保護模範社區的美名。

「二○○一年六月,那年我們開始推行社區營造工作」,白西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許文進說,之前白西社區是個鳥不生蛋之地,年輕人都到外地「找頭路」,剩下來的都是一些「老人工」,開始的時候,社區居民都不知道該從何著手,在經過討論後,才慢慢定調,「就先從社區環境動手」。

二○○三年五月,白西社區向地方環保局申請經費做淨灘,卻只得到五萬元補助,「在成立了社區志工隊後,就以五萬元起家,買了七百五十個便當,我和陳志南兩人做到流鼻血。」隔年,林務局撥了八萬元作植樹計畫,許文進一樣買了八百五十個便當,請來上千人到海邊植樹,沒想到執行率超乎林務局預估的一五%,高達八五%,「所以頒發了一個全國植樹造林特優給我們」。

有鑑於第一次植樹的好成績,第二年,林務局增額補助二十四萬元讓白西社區擴大植樹,白西社區居民努力的成果讓許文進感慨,「社區營造要人、要文才能做得起來」,在沒有政治人物插花幫助下,許文進以「用心經營」來形容自家人,就像他常掛在嘴邊的話,「把社區當成是自己的家來經營,所以這一分一毫來自人民血汗的納稅金要花在刀口上」。

漂流木變森林  化身藝術公園 

二○○五年,白西社區榮獲行政院環保署頒發第十四屆全國環境保護模範社區特優的殊榮,以漂流木打造獨特的藝術公園,「記得是從二○○四年開始的,那一兩年颱風特別多,自中央山脈而下的漂流木隨著溪水漂向後龍海面......」許文進以蒼桑的白沙屯腔訴說著漂流木森林的故事。

「我住在這裡六十七年了,從沒有看過這麼多漂流木!」許文進一心只想著,靠海維生的白西居民受到漂流木的阻礙,會影響居民的生計,於是由他發起,向政府單位申請清理漂流木和漂流物。「有價值的被移走,只剩下一堆沒人要的樹根、樹頭」,許文進就帶動社區志工,將政府不要的「廢物」加以利用,塑造一個全台獨一無二的漂流木森林。

一棵棵已經沒有經濟價值的漂流木能做什麼用?要丟掉也需要花費吊車、運車的錢,不丟掉放著也是垃圾,腦筋想得快的許文進提議,「不如就打造一個漂流木森林」,於是社區志工協力把漂流木植在消波塊以外,可以定沙、又可以讓草本植物依附生長,於是在志工的巧手下,一大片灰色的水泥牆被點綴得綠意盎然,延伸在白西社區兩公里長的海岸線,放眼望去盡是全台唯一綠色防波堤。

防波堤變桌椅  廢工寮變涼亭

走上兩公里長的沿岸,除了沿線有漂流木、定沙、或是藝術品,剩餘的沿岸空間,不是單調不變的樣式,許文進領著居民的巧思,有人幫忙在海邊擺滿膠筏的漁港口做起當地傳統產業石滬意象模型;也有人幫忙建造全村唯一的小劇場,階梯式的防波堤化身為觀眾的坐椅,雖然只有○.○五公頃大,面向著寬闊而賴以維生的台灣海峽,黃昏時夕陽映襯著,彷彿人間天堂;還有那廢棄的工寮也能變身為情人駐足觀景、新人拍攝婚紗的涼亭。

這些綠、美化的工程在環保署補助一百萬的經費下,白西社區花費四個月完成綠色藝術長廊,是媽祖的庇祐還是自力自強,許文進一貫謙虛地態度表示,「白西社區只是個苗圃,待苗成長後,向外發芽,期望能帶動更多社區營造新故鄉。」

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著作權所有  www.newtaiwan.com.tw  Tel:+886.2.2507.9030 Fax:+886.2.2507.4944  +886.2.2507.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