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台中酒廠 文化新樂園
鄭進興
2005/01/20 第461期
再造後的酒廠使用,除提供休閒、娛樂、餐飲服務以及購物環境,也將推出各種具創意的文化展演活動,吸引社區民眾投入、參與,成為一個真正溶入社區生活的文化園區。

已經閒置多年的公賣局台中酒廠舊址,由文建會於二○○二年指定為創意文化園區後,現在各項相關的整修工作已初步完成,同時也完成各空間的使用規劃,將於三月初以新的面貌對外開放,提供給中部藝文界作為展演的場所。文建會為了打開這處「文化創意園區」的知名度,最近在舊台中酒廠陸續辦了園遊會和嘉年華會等多場活動,以吸引社區民眾的參與,進一步認識以新的形態再出發的舊台中酒廠,希望創意文化園區正式開放之後,能夠成為一處民眾認為好玩又充滿創意的地方。


整修  供師生創作與劇團排演


在舊台中酒廠的將近四十棟的建物中,文建會初期整修完成八棟建物,將開放供中部的大專院校和藝文界使用,其中三棟建物規劃為「設計學院工作坊」,提供中部地區學校的建築、視覺傳播系、空間設計等相關科系,做為師生的創作空間;另外的三棟則規劃為中部大專院校畢業成果展的場所;剩下的兩棟建物則將作為實驗劇團的排演空間。


位於台中市南區鬧區、後火車站附近的舊台中酒廠,占地達六公頃多,確實的建廠時間已難考證,根據台中市文化局的說法,認為在一九一六年以前酒廠便已經成立了。最初、酒廠是由日治時期一家民營的大正製酒公司所興建,到了一九二二年,當時的台灣總督府實施「酒類專賣」制,全台的二百多家民營酒廠都被日本政府收為國有,因此大正製酒公司的酒廠也被收為國有,改隸屬於台灣總督府專賣局,稱為「台中酒工廠」。日本政府接收酒廠之後,大肆擴建廠房,增添釀酒設備,使酒廠的規模大為擴增,目前廠內的鍋爐室,便是建於一九二四年的磚造鋼架結構建築,可以說是二○年代台灣工業建築的代表典型。日治時期的台中酒廠,以生產清酒和米酒為主。


在二次大戰期間,美軍轟炸台灣,不過台中酒廠受損並不嚴重。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結束後,酒廠便由當時的台灣行政長官公署專賣局的台中支局接管,一九四七年專賣局將酒廠劃歸酒業公司管轄,但在同年五月專賣制改為公賣制,酒廠乃由台灣菸酒公賣局接管,改稱為第五酒廠。到了一九五七年公賣局為使外界便於分別,對全台各酒廠都改為加上地區名稱,因此酒廠才又改回台中酒廠的舊名稱。這時期的台中酒廠主要的產品有:黃酒、花雕酒、米酒、玉露酒、紅鶴酎、永康酒等。


再造  逢甲大學提二建議方案


由於舊台中酒廠的廠區位於南台中的鬧區,廠房不敷使用,機器設備老舊,再加上酒廠的土地被台中市在都市計劃檢討案中,變更為商業及住宅區,不能改建,而且近年環保意識的抬頭,酒廠因受限於設備無法擴增,對於廢水、噪音、固體廢棄物、空氣污染等環保問題,一直沒法做妥善的處理,造成經營上的困擾,而不得不另覓土地遷廠。一九九八年位於台中工業區內的新台中酒廠完工啟用,舊的台中酒廠便騰空,成為閒置空間。


長久以來,占地不小的台中酒廠被當地居民視為地方發展的一大阻礙,既然酒廠已搬走,不少人認為應趕快開發這片土地,興建商業大樓和住宅,以促進當地的繁榮,有里長甚至建議,讓原本遭酒廠截斷的二條道路直接貫穿酒廠,將酒廠土地分為四個區塊進行開發,使這個地區真正符合「商業及住宅區」的都市計劃使用區分。


除了盡速對酒廠土地進行商業開發的主張外,當時市府對如何再造舊台中酒廠,也曾委託逢甲大學建築系進行規劃,該系並提出二個建議方案:成立「產業文化特定專用區」或規劃為「公園多目標使用」。依據「產業文化特定專用區」的規劃方案,再造後的酒廠使用,以產業文化、藝文展演為主,並提供休閒、娛樂、餐飲服務以及購物環境,除了保留七號倉庫、鍋爐室、禮堂、米酒半製品儲酒庫、酒類原料倉庫、米酒釀造工廠等六棟建築並再利用外,同時也興建新建物,至於新建築物的風貌則建議應與保存之原建築相融合。


定位  古蹟化身文化創意園區


不過,此時對於文化資產的保護意識已抬頭,各方要求保存已有八十多年歷史的台中酒廠的聲浪相當大,使得土地開發利用和文化資產保護的主張,形成相互拉鋸的局面。為了進一步保護這座已有八十多年歷史的酒廠,市府乃在二○○二年將整個廠區指定為歷史建築,終於確定它古蹟的地位而得以完整地保留下來。接著文建會也進一步將舊台中酒廠指定為文化創意園區,終於確定了它未來的功能定位。


舊台中酒廠走過近九十年的歲月,走在現在的廠區內,一棟棟古老的建築依然矗立,但卻早已不見以前酒廠還在生產時的熱鬧景象,偌大的廠區內,沒有忙碌的工人和進出裝卸貨物的卡車,只有到處冒出的雜草,顯得有點淒涼。閒置的酒廠終於得以變身為創意文化園區,而且將在一個多月以後,以新的面貌展現在民眾面前,令人對它不禁有著相當的期待。希望這個創意文化園區,將來能夠不斷地推出各種具創意的文化展演活動,吸引社區民眾投入、參與,成為一個真正溶入社區生活的文化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