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上頁 訂閱新台灣 設為首頁

第305期雜誌
近期內容
RSS 更多>>
全文搜尋
熱門文章
台灣十大土木古蹟(二)龜山水力發電廠 見證百年風華逝去
陳乃菁
第305期
2002/1/28
 

  目前,新店溪上游水力發電系統,沿著南北勢溪建造的共計有烏來發電廠、桂山(前龜山)發電所、翡翠水庫發電廠、粗坑發電廠四廠,其中兩座最具歷史意義卻最容易為人所遺忘的,是舊山發電所與粗坑水力發電廠﹔龜山發電所是台灣第一座水力發電廠,也是台灣第一棟以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而成的發電所,日治時代的初期,這一座電廠與粗坑電廠幾乎維持了台北市的照明發電系統。
 
  早期水力發電日本人主導工程
 
  西元一八八五年日本人來台初期,台灣還未有具規模的電氣事業,當時有一群住在台北的日北實業家(土倉庄三郎、荒井泰治、荒井泰治、木下新三郎、柵瀨軍之左等人),決定試圖在淡水河新店溪支流南勢溪,利用高山峻嶺所造成的水流落差幫助發電,於是便於龜山建設水利發電場,並組織「台灣電力株式會社」。
 
  為了讓發電設備規模擴大,讓更多人享受到低廉的電燈電力,土倉氏等人決定向當時的兒玉總督提出將電氣設施公共化的建議,在總督府的認可下,於是收購了電力株式會社,接手經營龜山水力發電所。
 
  完成電器事業移轉官營後,日本政府便大手筆開發新店溪上游水力發電的工程,然而,當地的泰雅族人為了保護生存權力,經常以武力抗爭,再加上山中瘴癘之氣,工程進行得並不順利﹔當時龜山發電廠的工地宿舍以芒草建造,一九○五年二月二十日凌晨四點,約四、五十名原住民發動出草行動,當時許多熟睡於宿舍中的工人幾乎沒有任何預警,就有十五人死亡。現在前往翡翠水庫新店溪橋前的警衛室後面,若仔細搜尋,可以看見一些隱密的石階,石階旁雜草叢生,再往下走,就會發現一座以紅磚水泥砌成的小廟,是當村人為收留死亡的工人魂魄所建,稱為「萬應公廟」。
 
  在龜山發電所完工之前,大批市民紛紛申請電燈,求電若渴,不一會便超過裝置容量的負擔,於是很快就停止申請作業。一九○五年七月,龜山水利發電工程逐漸完工,送電線路也漸漸完成,八月十七日台北城內、艋舺、大稻埕三市街開始試送電,十月十五日正式完全通電,是台北市電燈營業的開端。一九○七年五月,公佈台灣總督府電氣作業所官制,而移轉為國庫經營,並立即進行龜山發電所的擴充工作。
 
  一九○七年於龜山發電所的下流處,小粗坑水力發電所開始建造,並築造鋼筋混凝土永久堰堤,以提高水位。原預定一九○八年年底完工,但因物資供給不易,加上疾病侵襲電所員工,一直延到一九○九年才完成。小粗坑發電所的外型受巴洛克式建築風格所影響,外牆以紅磚建造,斜面屋頂設有通風用的長型鐘樓式氣窗,至今保存仍然完整,只是水力發電系統已完成電腦化。
 
  古老水力發電現成著名古蹟
 
  當年,龜山、粗坑兩座發電所對於台北地區的電力提供,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一九一一年八月,強烈颱風襲擊南部地區,損害嚴重,五天後八月卅一日,另一颱風來襲北部,是日治以來未曾有的暴風雨,台北市街被洪水淹沒,房屋倒坍、流失、破損有二八○○○多棟,死五○○多人,受害相當嚴重,電氣事業損害極大,龜山小粗坑兩發電所泡在洪水中一星期多,台北、基隆市街頓時一片黑暗,靠電力之工業全部停擺,台北自來水水道斷水,市民生活陷入慌亂。雖然後有遠從金瓜石的小型發電所供給電力救急,但電力不足,無法使水道唧筒開動,電力僅供停車場、病院等公共場所使用。
 
  龜山電廠於一九四四年退休,歷經五十多年的歲月後,由新桂山電廠取代其工作。如今,龜山電廠僅剩建築外觀,徒具破舊殘骸,靜靜地躺於翠綠的溪電溪邊,過去為其穿鑿的水道,也早已沖毀填平,廠房內雜草叢生,居民在四周土地種上綠色菜蔬,渾然不覺它過去的風光歲月......。(感謝台灣電力公司資深員工林炳炎先生提供相關歷史資料)
 
 
 

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著作權所有  www.newtaiwan.com.tw  Tel:+886.2.2507.9030 Fax:+886.2.2507.4944  +886.2.2507.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