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人才多
老包
2010/02/10 第期
親愛的讀者,上星期我談到綠營在後扁時代,人為因素、非理性操弄民進黨的力量已降低,傳統上信賴民主機制自然運作的力量抬頭,這使得它在馬英九施政不得民心的國家危機時代,能夠重新獲得民眾支持;但緊隨而來的,以本土報為首的政治力量,卻又蠢蠢欲動,試圖透過綠營相互依存的親密關係,以一己的傲慢與膚淺,屢向綠營重要菁英施放冷箭,讓這些無辜菁英敢怒不敢言。

而為了揭示這種居心叵測的媒體操作,我特別舉扁辦(卸任總統辦公室,阿扁雖被關進牢裡,但依法其辦公室仍維持運作)正式發布的一則重要新聞稿,遭本土媒體封殺(統媒雖然刻意淡化處理,反而有刊載)的例子,來說明綠營潛藏的「禍起蕭牆」危機。換言之,民進黨在回歸集體領導(合議制)後,內憂的程度已不若往日強烈,倒是本土媒體所採取的「牛棚內牴牛母」手法,常令這個本土誕生的政黨,受到內傷且申訴無門。我們現在回頭來看阿扁這一則新聞稿,他說把二○○八總統大選,「敗選的責任歸咎於謝長廷一人,這不但與事實不符,更是不公平的」,又說「台灣的民主,及民進黨的成長都需要謝長廷」,這種前所未有的心境轉折,實在很令人玩味。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人家常說的,「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據我所知,在扁執政時參與高層政治運作,被視為扁頭號親信的馬永成,二○○六年為了替扁抵擋政治風暴,被迫提前離開總統府後,就曾私下表示懺悔,「經過很多事,才明白謝長廷是真正的朋友」,而昔日如此敵視謝,實在很愚蠢。馬永成的醒悟,是否就是阿扁今天的心境,我們不得而知。但不管如何,這樣的故事,正是值得綠營省思的殷鑑。當然,我也同意,多數人其實已經不太在意阿扁說了什麼,或他的心境有什麼變化。但這仍然不影響我們希望媒體謙虛面對民主,努力扮演好台派社會公器角色的初衷。在之前的文章,我曾說過統派媒體是昔日威權時代的獲益者,台灣的民主化與本土化推進,使他們的既得利益嚴重受損,因此很難要求他們服膺這一套價值觀;但本土媒體卻剛好相反,他們都是在民進黨(及前身「黨外」)衝撞老K黨國體制,獲得相當成果後,才爭取到立足之地。因此,若說民進黨是他們的恩人,雖然有點八股,但與事實相去不遠矣。




在精神意義上,民進黨幾乎是台灣人追求民主與獨立,所共同創作的作品,具有一定程度的「公產」價值,也不意謂它專屬某個人或某個派系、小團體。認識這一層意義後,台派具有影響力的人(或媒體),較不會對它產生某些褻瀆的意念或在政治挫折中,懊惱自己的付出。以上這一段話,是特別想說給本土媒體聽的。二十多年前我在本土報撰寫專欄時,雖然頗獲讀者共鳴,但報紙高層仍一再批評我的「立場」,認為我是對政黨「偏心」,不公正云云;當時我就說過這樣的「台灣人公產」概念,來與之週旋。二十年過去了,我這一套視李登輝、民進黨為台灣民主共同資產的想法,始終沒變,而李登輝、民進黨也確實在台灣的民主化與主體意識,做出了輝煌的貢獻──但我並不敢相信,本土報已認同了我的「民主公產」論。有些時候,他們相當堅持「媒體不為特定政黨服務」立場,但又願意「為特定個人」服務,且樂於為特定個人去打擊他的同志。




最簡單的測試,是我們現在就提出一個民主ABC的問題:本土媒體力拱某人選總統,而這個人也無視黨中央的勸告,最近就率先由支持者成立了選總統「後援會」,但按照民進黨的機制,到了二○一二年,如果這個人還是沒出線,本土媒體會支持那時的民進黨嗎?我想,屆時本土媒體是會有嚴重的心理掙扎的。因此,最好的方式是,現在根本不要去想二○一二的問題(如果一定要想,就想那一年的國會全面改選,而不是總統大選),一想,大家都快樂不起來(好奇怪,馬英九做得那麼爛,綠營有機會把他拉下台,卻快樂不起來,這不是「被虐狂」嗎?)而迫在眼前的五都選舉,我倒有一言相勸本土媒體:不要被基層民眾起鬨式喊「選總統」的聲音給「衝」昏頭了,如果因為在新北市聲望衝高,就認為應該跳走,直攻總統寶座,那麼這就是典型的「追逐天邊彩虹,踩爛腳邊玫瑰」──既然沒有人肯說真話,我就不客氣冒犯了。而當年你們和阿扁合謀,共推二軍羅文嘉和周錫瑋對決,輸掉了執政十六年的全國最大縣,現在自己想辦法去把拼圖找回來,道理上也說得過去。




往好處想,和老K比起來,綠營其實擁有更多可貴的能量,只要本土媒體願意放棄他們的私心與思考盲點,就好像自行解除魔咒,讓一群戰馬離開幽暗的隧道,在原野馳騁,氣勢自能展現出來。最近媒體在報導藍營受馬英九拖累,僅剩胡志強的民間支持度勉強可以和綠營抗衡,因此就有人說二○一二要棄馬,改推胡選總統了;而談到五都選舉,不管在哪一個區塊,也都只有胡能維持一定的場面,其餘人選則聲勢全壞。這是令社會大眾聞之捧腹的所謂「胡志強現象」──意指在馬失敗的國政陰影下,老K已經沒什麼令民眾可以寄望的人才了。而關於胡志強這個人,其實也非在台中的政績引人注目,在藍營「一枝獨秀」,只因受到馬氏排斥,而他也常發出不認同中央執政的聲音,就是如此而已,就異軍突起了。因此,胡志強現象,基本上是一種社會意志對老K所發出的反諷訊息,它指的也是老K窮途末路的意思。因為胡畢竟就是一個人而已,一個人怎麼可能代表老K,既要選大台 中,又要選大台南、又要選總統?諷刺罷了。




同樣的道理,當有人說蘇貞昌可以代表綠營,既要選新北市,又要選台北市、又要選總統時,這會是一種讚美或祝福嗎?還是根本上就是等著看綠營的笑話?而綠營根本沒有老K如今被看破手腳,找不到執政人才的問題,怎麼也會掉進這種反諷圈套?最主要還是我一再強調的,本土媒體的假象操弄問題。談到執政人才問題,老K從公元二千年起,中斷執政八年,而存在的某些地方首長,又是地方派系與利益集團的共同產物,政績表現乏善可陳,行走首都的人,則是依靠統媒在胡亂吹捧的空心大佬倌,一旦真正取得中央執政權了,沒有一個經得起考驗。人們很容易就可以拿民進黨執政時代的風景來相比──那時內閣政府中,各領域中出現的明星首長不在少數,而地方首長的表現,也多能以政績特色取勝,稱得上是百花齊放的盛況。從前老K和統媒一再宣傳「綠營沒有人才,國民黨人才濟濟」(多少具有岐視台灣人意味的范蘭欽理論),現在的事實證明那是天大的謊言。綠營人才濟濟,自然也不是某些本土媒體所操弄的,「只有某個人才行」的假象。而民進黨執時代敞開大門、廣納人才的風範,對照今天馬英九政府近親繁殖風格,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不管如何,從現實的狀況中去比較,綠營的執政人才,確非老K所能望其項背,這樣的現象,其實相當值得政治學者去作專文論述與探究,總之,這裡面所突顯的,乃是兩大陣營很耐人尋味的「文化差異」,並非三言兩語所能完整交代。




藍營「沒有人才」,這也和馬英九一招半式走江湖(單靠一張中國牌,就想通吃內政、經濟、外交、國防等重要領域,難道社會大眾都是傻瓜,會相信這種夜市賣膏藥的郎中嗎?)相輝映,算是一體的兩面。至於綠營方面,經過千錘百鍊,人才很多啦,當然沒有「胡志強現象」問題;而如果某人受到本土媒體吹捧,就要「以天下為己任」,以為綠營只有他一人是可用之材,那我們倒要替這種誤會感到可惜了。




接下來就是虎年春節了,祝大家新春愉快,我們春節後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