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生:台汽民營化已開花結果
汪碧治
2002/10/25 第344期
現在的國光客運,沒有過去的法令束縛和龐大人事支出的壓力,在嚴格控制成本加上營收績效提高下,已在穩定中成長,去年七月至十二月,國光的稅後淨利是五千多萬元,預期今年獲利能夠達一億元。
今年七月一日,由台汽客運轉型的國光客運,在董事長李宏生帶領下,向外界展示他們民營化一周年傲人的成績。一年多前,一千多位台汽員工共同集資,成立了國光客運,並選出李宏生擔任董事長,李宏生究竟有什麼能耐,帶領台汽員工結束過去的虧損累累,再造生機?

年近五十歲的李宏生,過去的經歷已經洋洋灑灑,橫跨了政府機關及民營單位,曾經從一個省政府基層小科員開始苦幹實幹,在交通部任內參與制定了多項交通政策,也曾經一手擔負起第一家長途客運統聯的草創營運,參與制定獎參條例、催生高鐵案,也曾投入陌生的地方市政建設,除了豐富的行政歷練、工作能力,人脈豐沛更對李宏生助益不少。

◆多重經驗墊底

在成大拿獎學金唸交通管理,李宏生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分發到省政府交通處,從一個基層辦事員開始幹起,一路受到許多長官提拔,後來被調派到台汽客運第一運輸處擔任經理,當時的台汽,業務相當龐大,佔台汽業務量四成的運輸處,員工就有五千多位,只不過,當時台汽的經營已經出現走下坡,外有民間野雞車的威脅,內部台汽工會成立,員工意識高漲,內外交迫,李宏生這個經理,當得並不輕鬆。

一九八九年,當時吳伯雄擔任台北市長,台北市公車處正要進行改組、進行公司化,改為大台北汽車運輸公司,人脈豐沛的李宏生,被內定為改制後的總經理,於是他離開台汽開始籌備運輸公司的成立,不料,這個案子後來因市議會反對被打了回票,這個位子,他只坐了幾個月。

緊接著,交通部一九八九年核准第一家民營長途客運統聯的成立,憑藉過去在交通領域建立的人脈,李宏生又被業界延攬為總經理,從無到有,一手負責統聯客運草創,從場站設置、人員晉用、制度建立、短短幾個月內,完成二十幾條路線申請,六百多輛新車購置。

在統聯客運待了兩年,李宏生重新回到政府機關,在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參與許多交通法規、政策的制定,如計程車牌照開放、大眾運輸工具補貼政策,其中他最為自豪的是參與制定「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這是關係高鐵案興建最重要的法令。

◆重回台汽整頓

因為這層經歷,很自然的,交通部高鐵局成立時,李宏生也開始參與高鐵投資案的招商、評審工作,從爭取主導權的高鐵兩大聯盟中審議挑選出台灣高鐵,並和取得興建權的台灣高鐵完成議約。不同於過去在工作中學習的心態,李宏生自己認為,這「是真正在工作」,因為「這個耗資四千多億的交通建設案,是全世界最大的案,我對它,只有一種必成的決心。」李宏生說。

完成了高鐵議約的階段性任務,李宏生卻又進入另一個全新、陌生的領域,到新竹市政府擔任主任秘書,當時的新竹市長蔡仁堅和他過去同是新竹一中的同學,而民進黨立委柯建銘和他則是同班同學,在柯建銘居中牽線下,他投入從未經歷的地方市政,雖然陌生,但其實是新竹人的李宏生,和地方上早有淵源,對地方建設也相當熟悉,不過,後來因為和蔡仁堅在工作上理念不合,待了兩年,又重回交通領域,進入台汽擔任副總經理。

二○○○年,李宏生重回台汽,當時的台汽早已因不敵民營客運市場競爭,財務也跟著嚴重惡化,在交通部協助,舉債度日,為了徹底解決這個爛攤子,政府要台汽限期完成民營化,李宏生、台汽主管開始擬定各種民營化方案,最後才確定「站車分離」模式可行,並由一千多員工集資三億多元,成立全新的國光客運。

◆國光穩定成長

然而台汽民營化過程中,台汽工會陳情、抗爭不斷,對於當時的艱困,李宏生不太去談。現在的國光客運,沒有過去的法令束縛和龐大人事支出的壓力,在嚴格控制成本加上營收績效提高下,國光客運已在穩定中成長,去年七月至十二月,國光的稅後淨利是五千多萬元,李宏生希望今年獲利能夠達一億元。

雖然營運績效提高,不過因為九成以上的國光員工都是創始股東,在這種「員工自主」的模式下,企業文化與一般不同,所以在決策過程,常出現多元意見,許多決策自然比一般企業費時。李宏生說,「這時候就充份溝通,多做妥協!」

沒有其他企業大老闆的高高在上,還得充份聽取員工意見,滿足顧客、員工、股東三方面的需求,李宏生的擅長溝通協調,確須有其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