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為何衝突?
王崑義
2008/11/13 第660期
在失業和股票慘賠族加入遊行隊伍,在情緒找不到宣洩出口時,卻碰上馬政府把遊行的現場全面用拒馬和鐵絲網隔離,於是往日的暴力推倒在記憶中呈現,於是群眾因失控而起衝突。

11月6日中午我到立法院前的中山南路參加「圍城」遊行,做為一個政治評論者,我參加遊行的目地當然不只是要表達訴求,更重要的是觀察這次遊行所表現的內涵與意義,那天我確實感受到這次遊行跟以往不同的地方,也難怪會爆發後來的衝突行為。


首先是遊行的成員結構,在群眾中特別在周邊跟著走動的人群,有許多是中壯年人士,也摻雜著很多的青年,這一群看來不是很激情的群眾跟著隊伍走,可以看出他們並非參與遊行的老手,在周四的中午他們不去工作卻來參加遊行,應該有許多人是屬於「失業族」,尤其是馬政府執政的績效不彰,讓許多人被裁員,不然就是無薪休假,讓這群中壯族群對未來前途茫茫,所以他們藉民進黨的遊行出來發洩心中的不滿,這也是他們可能出現比其他正常的遊行隊伍更為激進的地方。


一般來說,遊行群眾若是以理念訴求做為目地,比較會聽取宣傳車上指揮者的口令,但失業族群走上街頭,他們並不熟悉民進黨訴求的語言,所以後來發生衝突時,即使指揮車要求大家撤離現場,但他們卻不願意跟著撤離,他們需要以更激進的手法來發洩心中的不滿,衝突會變得嚴重,不管這群失業族群是直接的發動者或搭便車者,卻都是直接的參與者,這也是民進黨1106遊行會變調的原因之一。


除了失業族群加入遊行隊伍之外,遊行當天台灣股市受到美國股市大跌的影響,開盤後也跟著全面躺平,這讓從520之後已經慘賠的股票族更為惶恐,所以他們紛紛走出號子去遊行,即使不是真的有心嗆陳雲林,但對馬英九嗆聲,這也是可以讓他們心中稍微舒坦之處。所以股票慘賠族加上失業族群加入遊行隊伍,讓周四中午非休假日也能號召出幾萬人加入遊行,這已經有山雨欲來的感覺,所以這次遊行會出現衝突暴力,加上前後兩晚的晶華酒店、圓山飯店的暴力行為,如果全部要歸咎於民進黨並不公平,沒有馬英九執政的失敗,就不會有更激進的群眾加入遊行隊伍。


這次遊行除了比較不一樣的群眾加入之外,馬政府把遊行的現場全面用鐵絲網隔離,群眾還來不及「圍城」,馬政府就自行「圍城」,這也是群眾運動會失控之處。事實上遊行的場域是影響群眾運動相當重要的因素,遊行的群眾已經很久沒再看過那麼長的拒馬和鐵絲網,這個景象當然會讓大家想起國民黨威權體制時期,當年大家齊力推倒拒馬和鐵絲網,這是過去民進黨運用街頭運動創造台灣民主化的象徵,遊行群眾把過去的記憶拿出來,他們當然會想以推倒拒馬和鐵絲網來達到這次的訴求,暴力總在記憶中呈現現實,這顯然是群眾會失控的因素。


尤其是,如果走在隊伍前面的群眾應該會更清楚,當遊行隊伍來到景福門之前,警方留下的腹地相當有限,所以前方的隊伍被阻絕在拒馬前嗆聲的時候,後面的群眾還在向前蠕動,這等於是後浪推前浪,前浪無處疏導,不死在沙灘上才怪,特別是當天天氣炎熱,這就更加深前方群眾的衝動性,間接激勵他們去推倒拒馬的動力。所以從不同的成員和不同的遊行場域來看,馬政府占據凱道的廣大腹地,破壞群眾遊行的規則導致衝突暴力的發生,馬政府當然也要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