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飛上青天 不必再遠渡重洋
汪碧治
2002/03/25 第313期
成立航空學校後,首先必須面對是空域飽和的問題,及周邊配套措施是否完善。
由航發會附設的國內第一所航空訓練中心已正式運作,以後想要飛上青天,不必再遠渡重洋。國內以往航空駕駛員的來源,除了外籍機師、自軍中轉業飛行員、航空自行培訓外,還有更多的人,是懷著飛行員夢想,自費到國外學飛行,夢想和勇氣,驅使他們毫不遲疑地去學飛。

羅駿鴻:擔心不景氣

羅駿鴻,三十二歲,是長榮七四四的副機師,在當機師之前的工作是空服員,飛行員原本不在他的生涯規劃中,在一次飛加拿大的旅程中,他嚐試去學開小飛機,當下就決定去考飛行員,九八年他辭去了空服員的工作,隻身前往美國加州學開飛機,花了十一個月,終於拿到FAA商用駕駛員執照。

在三十歲才開始學飛,羅駿鴻認為自己起步較晚,隻身前往國外學開飛機,除了要克服語言的障礙,還要忍受寂寞,當時他花掉了自己大半的存款,九九年拿到執照回國,恰巧又碰到亞洲金融風暴、航空業的不景氣,他也曾經擔心無法順利進入航空公司,不過,這種追求自己理想的過程,他至今仍認為相當美好,並不後悔。

羅駿鴻認為,在美國,開小飛機,就像開車一樣地普遍。台灣其實可以有優秀的飛行人才,但缺乏環境的塑造。對於國內要成立第一所航空訓練中心,羅駿鴻擔心空域擁擠的問題,而一般要取得飛行員執照,要分階段取得單引擎、雙引擎及商用執照,他質疑,航訓中心未來用什麼標準來考核學生?

陳殿義:選對教練很重要

和羅駿鴻一樣,目前擔任立榮Dash8副機師的陳殿義,原本在復興航空擔任空服員共四年,因為時常有機會和機師接觸,更了解機師的工作性質,在二十八歲那年,他說服了家人,自己前往美國加州學開飛機。

陳殿義說,在美國學開飛機,教練是以時數計費,他認為選對教練相當重要,他前前後後就換了好幾個教練,語言障礙及文化差異會嚴重影響學習進度,而一對一的學習,遇到挫折時完全沒有人可以討論。

未滿三十歲,陳殿義就展開令人羨慕的飛行員生涯,他認為飛行員除了可以帶來高收入,也滿足自己極大的成就感,但相對地要承擔一定的風險,飛機一旦昇空後,要學著許多不習慣的生活,飛行生涯和一般地面生活很不相同!

陳殿義認為,國內成立航空學校後,首先必須面對的是空域飽和的問題,及周邊配套措施是否完善,例如在美國學開飛機,有專門的搜救隊,而國內呢?在美國他取得的是FAA國際認可標準,航訓中心未來的考核標準是否為國際認可標準?

陳殿義認為,航空業目前不景氣,航線很難拓展,而飛行員的汰換率低,加上原本軍官轉業民航機師,華航、長榮原培訓自己的飛行員,他也質疑航訓中心每年招生一百人,真能確保學員畢業後的工作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