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家聯盟 姚嘉文守成創新
李心怡
2008/08/28 第649期
將「台灣國家聯盟」重新定位為「協調團體」的姚嘉文表示,未來主要工作將放在聯盟與本土社團之間的聯繫,以及本土社團與本土社團之間的協調工作。

趕在五二○政黨輪替前,台灣規模最大的本土社團「手護台灣大聯盟」為了因應新的政局而改組並更名為「台灣國家聯盟(TNA)」,原本擔任「手護台灣大聯盟」總召集人的李登輝也請辭,而改由考試院長姚嘉文接任總召集人一職,如同目前「台灣國家聯盟」辦公室的煥然一新,姚嘉文將重新讓「台灣國家聯盟」扮演起協調聯繫各本土社團的重要角色,未來也要引進年輕人進入決策委員會,讓年輕一輩也深入參與台灣國家正常化的工作。


回歸初衷  定位協調團體


「手護台灣大聯盟」原本便是由許多本土社團加盟組成,並推選李登輝出面領導,曾經讓綠營社團呈現「大團結」的局面,外界也多以「獨派社團的整合平台」看待。但日後,隨著扁李關係的決裂,「大團結」的氣氛逐漸也受到影響,令「手護台灣大聯盟」的社團聯繫功能備受考驗,本土社團也日漸又回到各自為政的局面。


選後,「手護台灣大聯盟」因而重新改組,改組後的決策委員為姚嘉文、黃昭堂、王康厚、辜寬敏、陳隆志、吳樹民、高俊明、羅榮光、李勝雄、蔡同榮、黃天麟、黃崑虎、郭重國、張貴木、陳茂雄、田孟淑、郭生玉、魏瑞明、呂芳茗、林琇梨、張合助、許承道、蔡丁貴、吳麗慧、周柏雅、楊青矗,並公推姚嘉文擔任總召集人。


接掌「台灣國家聯盟」總召集人一職的姚嘉文強調,目前在國民黨重新執政之下,「台灣國家聯盟」更有必要進一步整合、聯繫各個關心本土發展的聲音與力量,提振本土派士氣並調整國家正常化的運動推動步伐,因此,將回到聯盟成立時的初衷,把「台灣國家聯盟」定位為「協調團體」,將主要的工作放在聯盟與本土社團之間的聯繫,以及本土社團與本土社團之間的協調。


姚嘉文解釋道,由於資源的限制,「台灣國家聯盟」不一定會出面主辦活動,但聯盟會在主動瞭解其他社團舉辦什麼活動後出面協辦,並幫忙聯繫其他社團共襄盛舉,如此一來,便可讓本土派的力量匯聚起來,藉由團結讓力量發揮到最高的極限。


整合理念  確認工作主軸


由於姚嘉文本身在綠營具有「大老」的政治分量,並長期與民進黨中央及各本土社團都維持密切的往來,因此本土社團之間聯繫、協調的工作也已見到初步的成果,八月三十日台灣社主辦的「百日怒吼,全民站出來」大遊行,「台灣國家聯盟」便也協助聯繫與動員,其他社團內部的人事紛爭以及社團與社團之間的不合,姚嘉文也積極出面調解,希望綠營本土社團再度回到「大團結」的氣氛下。


而為了讓綠營本土社團之間可以排除歧見,進而維持長久的合作,姚嘉文認為,理念上的整合是首要工作,有必要將各種台獨、建國的相關理論拿出來公開討論,異中求同來尋求大家都可接受的共識。藉由理念上的整合,以及活動上的互相支援,本土社團將更能夠一起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過去,「手護台灣大聯盟」的工作目標為正名與制憲,五月十六日決策會議通過改組共識後,決策委員們都認為政黨輪替後台灣的政治環境將進入另一階段,他們因此也重新擬定工作目標,做出決議確認了未來「台灣國家聯盟」的三個工作主軸,包括監督國民黨政府、維護台灣主權、發展台灣意識,希望讓台灣早日完成正常化。


決策委員  盼加入新血輪


姚嘉文表示,在功能上,「台灣國家聯盟」也將進行工作分組,將分為負責舉辦、協辦活動的活動組,以及負責聯繫各本土社團的聯絡組,還有負責國家正常化理論研究、宣導並舉辦研討會的研究組。至於舉辦活動,相較於聯繫工作則屬其次,並將以大型活動為主,未來將維持一年一到兩次大型活動的頻率。


另外,為了將來的長遠發展,「台灣國家聯盟」改組後也積極開發青年社團,目前已舉辦三場青年座談會,希望藉此尋找有意積極加入台灣國家正常化運動的年輕人。姚嘉文笑說,開決策委員會時,二十多位決策委員年紀加起來超過一千歲,堪稱「千歲會議」,大家都認為應該要多讓年輕人參與,因此聯盟很積極地與年輕人接觸,希望將來能夠有年輕人進入決策委員會。

姚嘉文贈書 故鄉彰師大

八月底姚嘉文即將卸任考試院長,因此他目前忙著「搬家」,除了要搬出院長官邸之外,也要將院長辦公室的個人物品搬到「台灣國家大聯盟」,而龐大的藏書與著作便趁著搬家的機會捐贈給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由於愛好寫作與閱讀,姚嘉文家裡書籍非常多,為了讓這些書能被良好的保存,也希望能有更多人看這些書,他因此曾對外表示希望將藏書捐給各大專院校,後來他故鄉的彰化師大校長張惠博主動與他聯絡,因此成為姚嘉文藏書的歸宿。姚嘉文這次捐給故鄉彰化師大台灣文學研究所的書一共四百多冊,除了包括他的著作與藏書之外,還有他寫書時的手稿,相當有保存價值。(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