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救股市 急就章露窘態
徐子樵
2008/07/03 第641期
馬英九親上火線挽救股市,雖然急就章祭出多項利多政策卻遭譏評為空包彈,因為從股市的表現來看,效果還是有限,證明人民對政府的信心不夠。

馬英九跳上火線,連續舉行高層會議祭出多項利多政策挽救股市,遭譏評為空包彈,股市依舊疲軟無力,再次曝露老手無能窘態,原來新政府最缺的是領導人,而不是口號一堆,只重形式的舊官僚。


李前總統才是正港老經驗


馬英九、蕭萬長、劉兆玄、邱正雄等新政府首長,個個都有豐富經驗,因而選前吹噓「馬上好」,強調他們這一群國民黨老手上台,經濟好轉股票衝破萬點、兩岸和平、台灣走出去,結果一個月下來,個個老手栽了大跟頭,施政毫無章法,只看到花拳繡腿,不見完整規畫,也欠缺危機處理能力,最讓人無法接受的被人批評後,不認錯死愛面子,直氣壯的辯護,無怪乎,馬英九與劉內閣上任後,問題一天一天增加、支持度一天一天滑落,這時候人們才恍然大悟馬政府老手中看中不用,也才了解到問題出在他們身上,而不是台灣。


李登輝執政十二年期間,馬英九等一票黨政老手各司其職,當時台灣處境與問題並不比現在好到那裡去,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就是明顯的例子,可是政府卻能一一化險為夷,度過難關,但是馬政府上任後,從淹水、擴大內需、兩岸直航與陸客觀光,到油價上揚導致全球性停滯性通膨危機,幾乎本末倒置,沒有一項因應得宜,完全看不出是有經驗老手的表現。兩相對照下,乃是因為李登輝領導之力,馬英九等人大多只是扮演執行角色而已,因此真的由他們當家做主,一出手就被看破手腳。以亞洲金融風暴為例,蕭萬長吹捧他功不可沒,但事實上,整個決策大多出自總統府,交由蕭萬長以上行政院各相關部會執行。李登輝對問題的掌握、政策的研擬,除了他個人領袖才能外,最主要是平時周遭有一群智囊團,不定期對國事時政提出建言與方案,問題發生後,很快進入狀況,並做成具體與周詳政策。因此,不管是亞洲金融風暴,還是飛彈危機,或是修改憲法以更合乎台灣現實狀況,乃至於處理國民黨內權力鬥爭,李登輝事前都做好各種沙盤推演,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搞定,就像飛彈危機爆發,台灣人心惶惶、股市無止盡下跌時,李登輝有句的「十八套劇本」,台灣最後安然度過,並完成歷史上第一次總統民選,可見領導人的能力、魄力等各方面特質,對國家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關鍵角色。


馬上火線蔡英文批急就章


兩千年政黨輪替後,李登輝治國經驗一度傳承於陳水扁,令人遺憾的是扁李兩人不和,甚至最後心結愈深,造成二○○八年本土政權大挫敗,馬英九因而趁機尊李想要順勢接手李登輝的本土影響力,他也不避諱受李登輝提攜,也算是李登輝的學生。事實上,一九九八年因為李登輝那句「我是新台灣人」,讓馬英九重返政壇,開啟日後馬英九時代;同樣的,二○○八年馬英九執政後向李登輝借將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除了對兩岸政策提出建言外,李登輝也願在台日關係方面助馬英九一臂之力。然而比陳水扁幸運的馬英九,之前在李登輝執政見習十二年,二度政黨輪替後,李登輝拋棄黨派成見及個人恩怨,願傾囊相授,他可以做得更好,結果卻是一個慘字了得。


以馬英九親上火線挽救股市為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一針見血指出,馬英九一天之內急著端出菜色,這是急就章心態,而從股市的表現來看,證明人民對政府的信心不夠。撇開蔡英文的分析有黨派之見不論,光是行政院說要拿八兆保險基金投入股市,壽險業者就直接表明是「空包彈」、「聽聽就好」,連國民黨立委也不認同。究其原因並非新政府不了解台灣股市大跌,乃是全球性問題,挹注更多的資金,也於事無補,而是愛面子心態作祟,病急亂投醫所致。政府要不要介入股市,不是單靠資金、信心喊話就有效果,而是整體評估,但是馬政府選前太膨風,甚至說股市可以上看兩萬點,卻沒有對症下藥,股市初跌時,外界批評政府沒有視民如傷,以台灣基本面好、市場機制為由任令失控,失去人心,等到被迫接受批評,只知出重手不知優先輕重,事態更加嚴重。例如馬政府重視的擴大內需,視為提振經濟手段,但是央行無預警大幅升息,等於倒打一把,前後矛盾,不但突顯了政府各部門整合失靈,也反映了政府領導階層的慌亂無章,到了民意反彈與不滿壓力大了後,本來強調要退居第二線、謹守憲政分際的總統府宅男馬英九不得不出面召集高層會議,方案一端出來,效果還是有限,拆穿了馬英九能力。


再苦四年民眾應做好準備


這回面子裡子盡失的馬政府,劉兆玄終於說把「馬上好」改成「馬上漸漸好」,兩者相差十萬八千里。望文生義「馬上好」是立即性的,「漸漸好」時間不確定之外,也是卸責之詞,明明做不好,沒有能力,卻還要硬拗,就像馬英九還誇劉內閣做得好一樣,實在令人無法苟同。更重要的是劉兆玄改口說「馬上漸漸好」等於自打嘴巴,也是不負責的欺騙選民,不要說五百多萬沒有投給馬英九的人更看不起,就連七百多萬投給他的選民,恐怕也難以接受,後悔當初。


雖然再多後悔也無事於補,可是馬英九被譏評為花拳繡腿又不是自今日起,八年台北市長任內政績乏善可陳,即是明顯例證;他在黨主席任內一邊喊改革、一邊大賣黨產,也是有目共睹,不會因為做了更高的總統後,就可以士別三日,刮目相看,這太違反經驗邏輯,只能說做好心理準備再苦四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