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符喚民主 王明哲譜出台灣之愛
郭麗娟
2005/03/17 第469期
他用一去不返的青春,深情唱出對台灣最忠貞、完整的愛,儘管曾經婚姻破裂,一無所有,他用音符無悔地擁抱曾走過的歲月,讓島民接受民主音符的洗禮。

王明哲說:當你瞭解,看見了這社會的不公不義,你會覺得追求榮華富貴,不去付出,是一種罪惡。為理想孤注一擲的他,選擇將一生最精華的青春奉獻給台灣,見證民主過程的優美旋律,感動無數珍愛這塊土地的人。


憑天分苦心練  曲風自成一格


戒嚴時期的台灣,人民的自由天權受到壓迫與箝制,勇於發言爭取言論自由甚或獨立建國言論者,便被認定為「異議分子」,人民追求自由、獨立的聲音只能在社會底層醞釀、發聲,遭逢挫折、打壓,失落、無奈的時候,王明哲的歌,提供有力的詮釋;在為台灣前途尋找方向時,王明哲的歌,提供了明確的指針。在台灣追求民主的歷史潮流中,無數熱愛這塊島嶼的人們接受王明哲的音符洗禮,用歌聲唱出台灣人的勇氣與希望。


恆春車城,一個最容易擁海入懷的地方,一九五五年,王明哲在海濤聲中出生,受日本教育的父母,時常哼唱日本曲調,這些音符從此深印王明哲的腦海,從小對音樂就特別喜愛的他,一直沒有機會接觸音樂教育,國小時,只能在一旁羨慕地欣賞校長的女兒演奏鋼琴。


真正開始接觸音樂是在軍中,當時「五燈獎」、「六燈獎」比賽風靡全台,軍中同袍帶來吉他,休息時便借來練習,亂彈一番,卻引動從小嵌印在腦海的音符。退伍後到台北工作,在板橋的一家「吉他屋」,隨就讀於醫學院的日本華僑詹達能學習古典吉他,剛開始連睡覺都抱著吉他,三個月後,吉他老師邀請進步神速的他擔任助教。


學了一年多以後,求知慾旺盛的他想學習採譜,於是買來大量音樂書籍,完全靠多年自修和不恥下問,但在合聲學方面,他非常感激周昇汐先生的啟蒙與指點。沒有經過學院派的音樂訓練,單憑天分和苦讀,讓他的曲風在樂壇自成一格。一九八二年,他寫下第一首台語創作曲〈故鄉的愛人〉,紀念一段多情癡狂的歲月。


犧牲換來覺醒  投入民運創作


畢業於屏榮高職化工科的他,在台北自行創業經營「化工材料工廠」,經常騎著摩托車從樹林到羅東、宜蘭等地做生意,穩定的收入原可讓一家大小舒適的過日子,卻在一次偶然的因緣中,他變身為見證台灣民主運動的詞曲創作者。


一九八五年,台灣仍處於戒嚴時期,即所謂的「黨外時代」,當時尤清和林豐正競選台北縣長,有一回他到宜蘭送貨,回家途中經過板橋後埔國小,好奇心驅使下擠入人群,聽尤清發表政見,當時聽到尤清批評政府時,長期的教育薰陶下,直覺認為「罵政府是不對的」,但是在現場〈一隻鳥仔哮救救〉和〈黃昏的故鄉〉這些歌曲感染下,竟感動得流下淚來。


身處戒嚴時期,參與的民眾雖多,畏於現場到處是情治單位的「抓耙仔」,沒有人敢幫忙發傳單,當工作人員把一大疊傳單拿到他手中時,王明哲也不多加思索就熱心地幫忙發送。隔天,一位長期支持黨外活動的客戶,看到他幫忙發傳單,便開始拿黨外雜誌給他看,後來邀他參加黨外活動,王明哲記得,當時在五樓開會,一邊開會還要從五樓窗戶,看看窗外是否有人跟蹤。


從黨外書籍汲取的資訊以及自己的用心觀察,王明哲開始瞭解台灣四百年來的血淚歷史,及長期以來所遭遇的總總不公及壓迫,「台灣人要『出頭天』就一定要做自己的主人!」內心澎湃的激情,在使命感驅使下轉化為詞曲創作〈犧牲換來覺醒〉:


失去尊嚴來被壓迫,人生有啥意義,
人無自尊像無靈魂,社會已無公理,
台灣人台灣人愛覺醒,拍拼為自己,
榮華富貴無啥意義,犧牲換來覺醒......


前立委邱垂貞聽過這首歌後,邀請他出席當晚在馬偕醫院所舉行的「第一屆台灣人權之夜」,並現場演唱這首歌,這是他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彈唱自己的作品,〈犧牲換來覺醒〉還得到美國台灣同鄉會長老教會的認可,成為該教會聖歌之一。


抓耙仔的心聲  諷刺抄台行動


一九九○年代初,言論自由尚未完全開放,地下電台常常被抄台,其中最頻繁的就是TNT、綠色和平、台灣之聲等電台,抄台的人大多選擇半夜行動,約七、八個人蒙面進入,強行搬走電台錄音設備,沒有任何公文證件,也沒有警察陪同,手法蠻橫卑劣,這些人多為情治人員,稱為「抓耙仔」。


一回,TNT被抄台不久又復台,王明哲有感而發寫下敘事歌〈抓耙仔的心聲〉,以第一人稱的反諷姿態出現,控訴的張力更強,鮮活地描繪出「抓耙仔」掙扎的身影,也見證時代前進軌跡過程中的辛酸無奈,頗具戲劇效果。


做一個抓耙仔真悲哀,
歸工緊張誰人知,
行東行西心臟pit  pok  tsa,
為著獎金來抄台.........


當TNT面臨抄台危難,王明哲的〈TNT之歌〉、〈抓耙仔的心聲〉、〈真趣味〉、〈最深沈的情感〉等多首應時歌曲,堅定了護台群眾的意志,同時也舒緩了警民對峙的緊張。除了幽默的電台小品,也有不少重鹹的曲子,由史明(施朝暉)作詞並親自演唱的〈台灣民族主義〉,王明哲就以軍歌般的抑揚頓挫,道出這位獨立運動前輩畢生的理念。


台灣魂悼南榕  充滿建國意志


反抗運動的人、事、物是王明哲的創作領域,其中最震撼人心的當屬為殉身在烈火中的鄭南榕,寫下充滿戰鬥氣息的〈台灣魂〉:


戰鬥 戰鬥 戰鬥 戰鬥 戰鬥,
建國 建國 建國 建國 建國,
建國的腳步漸漸逼近,咱就愛有信心,
犧牲嘛甘願,無怨恨,願死作台灣魂......


一九八九年四月七日,鄭南榕為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而自焚,第二天,王明哲在震撼之餘寫下此曲,隔年,葉菊蘭以「母親的聖戰」為主軸,參選立法委員,就用這首歌作競選歌曲,順利以最高票當選。


在熱心民眾主動捐錢下,開始著手製作「台灣魂」專輯,「由於經費有限,錄音地點選在從事廣播工作的吳清琪家裡,由於設備簡陋,無法剪接,所以每首歌都必須一次完成。」


專輯出版後,「全美台灣同鄉會」極力邀請他赴美巡迴演唱,當時他和陳明仁、陳豐惠組成「台灣魂三人行」赴美表演,由於反應熱烈,連續八年受邀赴美巡迴演唱,留學生劉大元稱他為「流浪時空的吉他手」,王明哲還曾受邀到巴西、加拿大等地演出。


從事台灣獨立運動的林永生,在獄中完成〈海洋的國家〉歌詞,透過林雀微女士拿給王明哲,看完歌詞後,王明哲當下就領會這位多年好友的心情,大約十分鐘的時間,便完成此曲,後來王明哲在「台灣的店」正式發表,又在廣播電台和許多選舉場合播放,引起相當大的共鳴。


〈海洋的國家〉之所以廣受喜愛,在其朝氣十足的節奏旋律,跳脫出戒嚴時代引用日本曲調翻唱的〈黃昏的故鄉〉那種自怨自艾,為滿佈荊棘的台灣建國道路注入勇氣。然而作詞者林永生出獄後不久,便罹患癌症去世,這首歌也成為林永生唯一創作的歌曲。


家庭生活變調  妻子離他遠去


在台灣民主狂飆的年代,王明哲從一個民主運動的觀察者、參與者到見證者,無數個夜裡,那裡需要安慰,他就去那裡,那些用生命意志完成的歌曲,震撼無數珍愛這塊土地的人們。然而,平凡、簡單的妻子,無法瞭解他為何像著魔似地投入音樂創作與民主運動,不但荒廢了事業,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席,攜手來到生命的雙叉路;一個血性豪情,一個純樸安分,生命基調的巨大差異,注定了分道揚鑣的結局。


一九九三年,妻子棄他而去,留下三個孩子,當時最大的兒子只有十一歲,還患有自閉症,面對驟然變調的生活,王明哲滿心苦楚與歉疚,隔年,莊柏林將發表的詩作〈薊花〉拿給王明哲,並訴說背後那份只能當作生命中曾經擁有的美好情愫,遭逢婚變的王明哲,想著自己的傷痛和〈薊花〉背後的淒美,夜,突然寂寞了起來,孤獨僻靜的角落,一顆漂泊的心無處寄託,他融入日本小調曲風,整夜譜曲,流淚到天明。


從一九九一年和莊柏林合作第一首歌詩〈自汝離開了後〉,兩人致力於將文學型態的現代詩,譜寫成讓人容易理解又能朗朗上口的歌詩,其中曲風輕快的〈苦楝若開花〉,透過歌詞可以瞭解苦楝樹的生態,宛如童謠的輕快曲風,讓人勾起甜蜜回憶。


「莊柏林充滿童趣的筆法,讓我想到兒時的種種趣事,但文字闡述畢竟較為抽象,歌曲卻必須是具象的旋律,所以我用西樂合聲融合台灣五音調特質,以輕快的旋律來譜寫。」王明哲說完便輕輕哼唱,宛如回到年少時光。


白蘭花吐芬芳  遇見生命知己


二十幾年來,他用生命寫音樂,用音樂寫日記,除了早期的政治事件創作外,從雛妓問題、環境保護,王明哲將生活中所看所感的點點滴滴,訴諸生動多采的樂章,他和許多學者、詩人、教授合作創作,一九九五年譜寫〈思念的歌〉和〈期待〉,鳳飛飛演唱,佳評如潮。


他用一去不返的青春,深情唱出對台灣最忠貞、完整的愛,儘管婚姻破裂,儘管一無所有,他用音符無悔地擁抱曾走過的歲月。如今民主改革開花結果,他也遇到生命中的紅顏知己,幾年前兩人攜手搬到高雄,一起奮鬥,認真創作,在高雄他和林慧哲合組「雙哲音樂工作室」,開始童謠創作,也開始玩電吉他。慢慢讓自己從過去激情且積極投入的民主運動中沉澱下來,尋回以前的自我,找回音樂創作的理念。


二○○四年,創作曲〈白蘭花〉獲中華文化復興總會「台灣之歌」詞曲創作徵選的優選,王明哲表示,這首歌其實是十幾年前的作品,但一直無法有個讓自己滿意的結局,直到送件前兩天,總算想出滿意的歌詞。


〈白蘭花〉透過素樸的音樂,以白蘭花做為隱喻,傾訴並敘述台灣人強韌的生命力,淒寂的曲調蘊含強大的張力,歌詞則寫出台灣人的處境,無數人用青春熱血、生命,吐完最後的芬芳,努力傳承,打造台灣民主花園中最華美炫奇的景觀,開出一朵又一朵聖潔美麗的自由之花。


港都的夜,伴隨王明哲自彈自唱〈恆春的思想枝〉歌聲,溫馨中有淡淡的哀愁、淺淺的寂寞;曾經,熱血沸騰,為台灣民主不惜犧牲生命;曾經,一身孑然,妻子離去事業荒廢;但他仍不改心志,「不驚冷風不驚霜凍,定根石縫中」。如今,在南台灣熱情艷陽照耀下,他找到生命中的知己和音樂創作理想,在他悠揚、響亮的口哨聲中,我們期待王明哲蛻變後的新曲風,再度吹拂他奉獻無價青春的美麗島嶼,在自由民主的土地上,開出最燦爛的花朵。

史明栽培合作寫歌

談起和史明合作寫歌,王明哲說:「其實那是場美麗的誤會。」當時他積極投身民主運動,一回,有位女士問他:「史明先生邀請你到日本為他寫歌,可以嗎?」未曾踏出國門的他,心想有人提供免費的機票和食宿,這麼好的機會放棄多可惜,便應允到日本,一到日本才知道是接受「思想訓練」;一生積極推動台灣獨立的史明,在日本經營中華料理店,所有的財產都用於資助無數台獨分子與台獨活動,並出資訓練熱愛台灣的有志之士。

「在日本受訓兩次後,才真正瞭解政治和生命的意義,最讓我感動的是,受訓返台時,史明先生送給每個人安家費十萬日幣,雖然下著大雪,仍親自到車站送行。」從日本受訓返台後,王明哲開始沉潛,改由關心勞工和幫助弱勢團體做起。直到一九九三年,史明從日本返台,兩人才合作寫歌。(郭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