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圖可以「橫躺」嗎?
高天生.陳乃菁
2004/06/03 第428期
台灣地圖直立著看或橫躺下來,背後真的隱藏意識形態和政權輪替的角力嗎?文建會早在二○○四年二月初就印刊「台灣觀點地圖」,當時並未引起很大轟動和注意,
但教育部長杜正勝以這些「換個角度看台灣」的地圖,印證他獨創的同心圓觀點,為何立即引爆軒然大波?

外來政權權貴子弟李慶華、李慶安兄妹,在立法院正面卯上杜正勝,究竟只是根源於「聖朝破邪」的偏頗心態?抑或另有複雜的既得利益糾葛?泛藍民意代表在立法院、台北市議會歇斯底里的演出,媒體迭有報導,社會各界也早已司空見慣,問題是他們的「瘋狂邊緣」行為背後,究竟反應了怎樣的社會、政治文化狀態?

台灣地圖可以「橫躺」嗎?從學術和地圖功能的觀點看,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這種顛覆外來政權觀點的地圖,在政黨輪替後,也逐漸蔚為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無法適應、接納和歇斯底里進行反撲的外來政權代表人士,或恐將來也會自外於台灣主流社會,漸行漸遠成為邊緣人。

「一般人的腦海中的地圖,大概有兩種,那就是將中心放在西亞蔥嶺一帶(歐亞大陸中心)的世界地圖,另一種則是把中心放在甘肅的中國地圖......。」一九九八年,台大歷史系教授吳密察在其策劃的《漫畫台灣史》中便有這麼一段導讀,「在這兩種地圖中,台灣都會是在歐亞大陸的東南邊緣地區,這兩種地圖都是以陸地為主的地圖。但是這種以陸地為主的地圖,卻不足以充分說明早期的台灣歷史。」

想要更了解早期的台灣歷史,吳密察認為,應該有一種將中心移到海洋的地圖,就是把焦點放在東中國海與南中國海交接點上的台灣。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賴進貴等人繪製完成七張「台灣觀點地圖」,就是利用紀錄時空環境的資訊工具,重新展現台灣主體性和自由性,提供民眾認識鄉土的機會。

其中一張地圖,就將平常台灣習慣於「北上南下」的制式方向換個角度看,改為「東北上、西南下」的方向,這樣一來,位居「花采列島」中央的台灣與週遭東亞鄰居的關係便清晰可見。「如此能更清楚看見台灣的週邊,不但有歐亞大陸的東緣陸地,也有歐亞大陸邊緣的海洋與群島,更有廣闊的大洋海域......。」吳密察說。

繪製台灣地圖的方式,還有更多宏觀的角度,可以從海底看台灣、從南島語系民族分布位置看台灣、從早年漢人移民從中國沿海眺望的觀點來看台灣、從原住民發源地之一的巴竿島觀看......,地圖反映的是繪圖者對於一塊土地的詮釋和觀點,更可以是土地上居民藉以拓展心靈視野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