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時代-奏出台灣歌謠史的序章
翁嘉銘
2003/05/05 第371期
公視【紀錄觀點】單元新推出紀錄片【跳舞時代】,描述三○年代流行音樂在台灣發跡、興隆的過程。藉由第一代流行歌星愛愛、國寶級音樂家郭芝苑及古倫美亞唱片老員工們的口述和見證,佐以李坤城對台灣老唱片文物的深廣蒐集與研究,使【跳舞時代】不僅是流行音樂史、唱片史的再現,更是三○年代日治時期、新文明生活與心聲的縮影!
◆時空倒轉展現萬般風情

【跳舞時代】製作人馮賢賢、導演簡偉斯和郭珍弟,簡偉斯拍過【台灣第一位女詩人陳秀喜】、【台灣第一位女記者楊千鶴】;郭珍弟執導過【台灣第一位女地質學家王執明】等以女性為主題的紀錄片,都頗受好評。由她們來掌握台灣的歷史感,更能體會日治時期時髦女歌星純純的形貌及其心思,輔以音樂總監李坤城的文物史料、說古道今,且由台灣電影首席剪輯陳博文操刀﹐首屈一指的錄音師杜篤之完成錄音,由日治時期作家、作詞家陳君玉姪女陳麗貴、也是紀錄片導演旁白配音,彷彿時空倒轉,讓觀眾墜入【跳舞時代】萬般風情的繁華盛景之中。

本片大致有五條線索,在同一時代脈絡下進行。一個是台灣民眾音樂的演變,由傳統的南、北管戲曲到歌仔戲的興盛,及至現代流行歌曲的引進與濫殤。其次是唱片史的演變,介紹早期的古典電唱機、留聲機、進口商宜蘭的林屋商社、七十八轉黑膠單面唱片等等。第三是台灣第一家唱片公司「古倫美亞」的興衰,又與台灣流行音樂史及唱片史交錯融匯,呈現多元史觀。其四是人物故事的鋪陳,介紹第一代女歌手純純崛起的歷程,及其曲折的命運,包括作家陳君玉暗戀純純,與台北帝大學生戀愛受阻等等,是歌手小傳,也交代了新思潮與傳統觀念衝擊下的悲劇。而最後,總括在世界文明激烈變遷中,日本快步西化,台灣當時做為日本第一個殖民地,所受到的影響。

以「跳舞時代」做為標題是很令人激賞的點子,對一般人而言,這首台語歌不如「望春風」、「雨夜花」、「河邊春夢」等著名歌謠那麼響亮,但卻那樣契合主題、時空背景及所象徵的精神意韻,誠如參與了、也見證了那個時代的台灣音樂家郭芝苑所解說的,流行音樂是節奏所主導的,而節奏最明顯的便是舞曲,西方流行音樂最早是用來跳舞的,所以老一代人在講某一首歌,不是先講歌名或哪個歌星唱的,而是說那是一首什麼節奏或舞步的歌,譬如是探戈、狐步、布魯斯、華爾滋等。

◆新舊交替 古今一再重複

片中李坤城對年輕的電音DJ「海豚」介紹老式黑膠唱片,DJ「海豚」也略略說了他放的電音類型「Techno」,有種古今對照的隱喻,電音DJ玩的也是黑膠唱片,放出來的是舞曲,同時他們辦的Party受到主流社會和媒體的抨擊和污名化,其坎坷際遇和西風東漸的「跳舞時代」極為接近,只是片中並沒有進一步作古今連結而已。

阮是文明女╱東西南北自由志╱逍遙佮自在╱世事如何阮不知╱阮只知文明時代╱社交愛公開╱男女雙雙╱排做一排╱跳道樂道我上蓋愛

主題曲「跳舞時代」由鄧雨賢作曲、陳君玉作詞,處處可見新時代女性對自由戀愛的嚮往、渴盼,片中還可看到當時先進女性穿著大膽又公然吸煙的畫面,這個世界一直都沒變似的,永遠都處在新舊交替的臨界點上,流行,不過是古今一再重複吧了。

而由這首歌帶出台灣早期的唱片公司「古倫美亞」(Columbia),一開始除了賣日本歌手唱片和台灣傳統戲曲、歌仔戲和新款歌戲外,創辦人柏野正次郎深入台灣本土的經營方針,開始踏向台灣現代流行歌謠創作的第一步。聘請作家陳君玉擔任公司的文藝部長,陳君玉又邀作曲家鄧雨賢擔任作曲專員,在一九三三年完成「望春風」、「月夜愁」、「跳舞時代」等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古倫美亞「四大金剛」:鄧雨賢、王雲峰、蘇桐、邱再福,與第一代名歌手純純、愛愛等人,開創了台灣流行音樂史的第一個黃金歲月!

◆文藝八卦 聽來興味盎然

唱片大受歡迎後,其他唱片公司紛紛跟進,「博友樂唱片」挖走陳君玉,板橋林本源家族的「勝利唱片」更是「古倫美亞」一大勁敵,好在「古倫美亞」找來周添旺,「河邊春夢」、「南風謠」等熱門歌曲還能抵得住,直要中日戰爭開打,才讓台灣唱片由高潮期走向沒落。

由古倫美亞老員工和第一代歌手愛愛的口中,可感受到當時音樂人、歌手與唱片從業人員專業、敬業的態度。講到名歌星與唱片文藝部長的「八卦」,今日聽來依然興味盎然,像陳君玉暗戀純純,周添旺與愛愛的戀情,似乎比音樂史更吸引觀眾。

片中對陳君玉與純純的關係著墨甚多,台灣第一代女歌手純純的故事,新台灣周刊曾介紹過。據愛愛阿嬤說,純純小時功課很好,卻因愛上歌仔戲而去演小生。純純本名劉清香,以「桃花泣血記」、「望春風」走紅歌壇。【跳舞時代】中,描述純純當年在台北後火車站新舞台的斜對面開了家咖啡廳,陳君玉暗戀純純但不敢表白,常去照顧;但純純卻和一位台北帝大的學生相戀,而男方家庭因門戶階級觀念作祟,破壞兩人交往,導致純純負氣和一名患肺癆的日商結婚,自己也在一九四三年一月八日因肺癆第三期辭世,享年二十九歲。

這一段應該抽出來拍電影,還有愛愛阿嬤與周添旺的羅曼史,想必也十分動人,只是愛愛阿嬤並沒多說什麼。而陳君玉在【跳舞時代】中,是教人印象深刻的主角。他是古倫美亞第一任台灣人文藝部長,「跳舞時代」的作詞人,是當時台灣音樂界推手,也是文壇重要人物。雖然在片中,讓人覺得陳君玉是穿著古板的「台灣俗」文藝青年,但在史料中,他的作為極具革命性,在文壇和樂界都是劃時代的。

◆李坤城 該片靈魂人物

李坤城不光是【跳舞時代】的音樂總監,也是片中重要的串場人,台灣歌謠文物、典故的提供者與解說人,說是該片的靈魂人物也不為過。從他怎麼奔波台灣各地蒐集老唱片、找到最早期的唱盤、進口商等等,無形中也說出流行歌曲科技史。如果了解一八七七年愛迪生發明手搖留聲機;一八八八年,貝里納改良愛迪生留聲機;一九六三年,荷蘭飛利浦公司發明卡帶;一九八二年CD開始銷售;一九九一年MP3誕生。兩相對照,更能了解科技發達對音樂創作、傳播與工商業化的巨大影響,而最早引進留聲機、唱盤的宜蘭林屋商社,則是日治時期唱片科技史的見證。

從西元一九一○年「日蓄唱片」開始,一九二八年的古倫美亞唱片,然後有勝利、日東、朝日等唱片會社,揭起台灣的「唱片時代」。在歌謠史部分,南北管、歌仔戲、「桃花泣血記」與一部分音樂家郭芝苑的作品,還有著名的歌謠在戰時被改為軍歌等。不管是老唱片封面、發黃的報紙、歌仔冊、人物生平,李坤城因蒐羅豐盛,長期浸淫其間,穿梭歌林與歷史之中,旁徵博引,毫不費力,使【跳舞時代】涵蓋十分廣博,不僅是歌謠史,也是三○年代台灣大眾生活文化的側記。

由於太過廣博,難免浮光掠影,像愛愛、周添旺與郭芝苑老師,都需要再獨立專門紀錄。【跳舞時代】不妨當成是台灣歌謠史的「序章」,引領我們走入台灣流行音樂第一個黃金年代之門,回味那時代的氣息和人的命運折轉,並重新思索,今天台灣流行音樂在新科技挑戰下,是需要一位新世紀的純純?還是陳君玉?

懷念陳君玉

陳君玉並不是書香子弟,而是由一位撿字工人,成為思想先進的知識分子。台灣歌謠史料研究的前輩莊永明在《台灣古早味》一書中介紹陳君玉,「善於運用傳統民間歌謠-山歌、採茶歌、相褒等風格,塑造台語流行歌曲詞意,活躍於日治時期流行歌壇。」特別是,籌組台灣第一個歌壇組織「台灣歌人協會」,擔任「議長」,同時也是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健將,曾在《台灣新民報》連載小說「工場進行曲」;在《先發部隊》雜誌發表「台灣歌謠的展望」一文,都可看出陳君玉對台灣文學與歌謠強烈的使命感,並熱情付出行動。 難怪台灣詩人、史家、小說家王詩琅曾說:「要談日治時期流行歌曲,而不知陳君玉其人,則說了半天,也是枉費。」(翁嘉銘)